1.2.4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颞侧行3mm的透明角膜切口,植入后房STAAR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入前房,再用虹膜整复器置于后房。
统计学处理: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数据满足Sphericity假设的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不满足Sphericity假设的进行F值矫正;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最佳矫正视力(BCVA)
后巩膜加固术术前及术后1mo为4.68±0.38和4.72±0.3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内屈光术后1,6,18mo分别为4.80±0.30,4.86±0.29,4.82±0.31,与后巩膜加固术术前及术后1mo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近视屈光度 后巩膜加固术术前及术后1mo为17.43±4.19D和16.36±5.03D,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内屈光手术后1,6,18mo分别为0.98±1.23D,0.99±1.24D,0.96±0.99D,术后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眼轴长度
后巩膜加固术前后为29.92±2.68mm和29.80±2.5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内屈光手术后18mo眼轴为29.84±2.56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PSR后2眼出现短暂性复视,2眼术后出现少量眼底出血,1mo后出血吸收;ACPIOL后有3眼出现瞳孔阻滞,立即给与激光虹膜周切;2眼术后出现瞳孔变形,1眼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术,1眼给与观察,1mo内瞳孔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术后18mo的随访中,无眩光、重影现象,角膜透明,瞳孔形状、大小、对光反射均正常,人工晶状体均正位,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病理性近视的发病率较高,全球患病率为0.2%~8.4%[4] ,我国为0.95 %[5]。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不断延长,近视度数不断增高,往往引起巩膜葡萄肿、黄斑变性出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导致视功能损害,严重者致盲[4] 。其形成和发展机制复杂,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因而给临床上治疗带来了困难[5]。病理性近视的治疗主要有控制眼轴延长,矫正屈光异常以及治疗眼底病变3个方面[2]。并由于屈光矫正手术后存在的眼轴延长引起的屈光回退,往往把屈光状态不稳定视为屈光矫正手术的禁忌,而如何控制病理性近视的继续发展也未被广泛重视,只是等到出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才被动去处理,那时的视功能已经受到了不可逆的损害,因而主动的、综合的矫治病理性近视已为迫切[6]。
眼轴不断过度延长是病理性近视的最主要特征。如何防止眼轴过度延长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关键。目前,后巩膜加固术是有效的控制眼轴延长的治疗方法。后巩膜加固术是通过加固材料紧贴眼球后极部变薄的巩膜壁,使该区巩膜壁增厚,增强了巩膜韧度,控制眼球扩张[7];褚仁远等[8]进行了后巩膜加固术并与未手术组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手术组眼轴延长明显低于未手术组,本研究患者在后巩膜加固术后18mo的随访中,眼轴无增长(P>0.05)。Curtin等已作过电镜下巩膜改变的观察,发现植入的巩膜半年后与自体巩膜融合为一体,变成一层较厚的巩膜。另外后巩膜加固术后形成加厚的“新巩膜”,新生血管增多,脉络膜视网膜血循环得到改善,后极部营养状况得到了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得到了提高[9],本研究后巩膜加固术后1mo BCVA及屈光度较术前有改善(P<0.05)。所以我们先行后巩膜加固术,就是为了控制眼轴增长,先控制屈光度不稳定的因素,再去矫正屈光不正。手术前要充分检查,对于已在的病变给予处理, 避免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以保证手术的安全[10]。本组病例随访18mo中无1例发生术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矫正屈光不正包括配框架镜、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高度数的负镜片会使视网膜成像明显缩小、球镜像差及厚重的镜片给配戴者带来不适;配戴角膜接触镜取戴及镜片消毒麻烦,且并发症多[11];角膜屈光手术对于高度数近视患者存在可预测性低﹑术后屈光不稳定﹑术后眩光不适及医源性角膜膨隆等危险[12]。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发展,眼内屈光手术作为角膜屈光手术的补充,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13]。房角支撑Phakic6H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操作相对简单,且晶状体光学区直径较大,减少术后眩光,但易造成角膜内皮的进行性损害[14];虹膜夹Verisyse型人工晶状体居中性好且稳定,对角膜及晶状体的影响小,并发症少,但操作相对复杂[15];后房STAAR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切口小,恢复快,不易造成角膜内皮损伤,但有并发白内障的危险[16]。晶状体置换术不能保留患者的调节功能,适合晶状体混浊或者调节力下降的患者。本研究中晶状体置换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9.2岁,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7±8.3岁,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矫正屈光不正,自身晶状体的保留使得调节能力存在,符合年轻患者生理要求[17]。 目前,病理性近视形成的机制复杂,但是巩膜薄弱是其最主要的形成原因。我们对病理性近视患者先行后巩膜加固术,控制眼球扩张,再行眼内屈光手术,近期疗效稳定﹑安全﹑有效,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胡诞宁.近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眼视光学杂志 2004;6(1):15
2黄仲委,杨华.高度近视的病理机转及治疗近况.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0;10(3):178180
3缪天荣.《标准对数视力表》中的五分记录.眼视光学杂志 2005;7(4):217219
4薛安全,朱荣刚,王树林,等.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国际眼科杂志 2007;7(6):16981699
5 Hu DN. Prevalence and mode of inheritance of major genetic eye diseases in China. J Med Genet1987;24(10) :584588
6黄永健,刘峰,冯伟.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国际眼科杂志 2007;7(4):1177 1179
7 沈政伟,王柏川,尹禾,等.薄角膜瓣对LASIK疗效的影响.国际眼科杂志 2004;4(2):268270
8 褚仁远,何缪.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儿童高度近视疗效评估.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9;17(11):685687
9徐艳春,刘汉强,吴景天,等.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观察.中华眼科杂志 1996;32:3840
10 薛安全,王树林,常枫,等.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疗效观察.眼视光学杂志 2007;9(5):332
334
11王思慧,吴淑英,李凤莲.高度近视眼所致的低视力及康复,眼视光学杂志 1999;1(3):134136
12祁勇军,顾敏,邹玉平,等.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眼科 2005;14:1416
13王勤美.屈光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29131
14 Mimouni F, Colin J, Koffi V. Damage to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from an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es in phakic myopic eyes. Refract Corneal Surg1991;7(4):277281
15 Fechner PU, van der Heijde GL, Worst JG. Intraocular lens for the correction of myopia of the phakic eye. Klin Monatsbl Augenheilkd1988;193(1):2934
16 SanchezGaleana CA, Smith RJ, Sanders DR, et al. Lens opacities after 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Ophthalmology2003;110(4):781785
17王勤美.屈光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3145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