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一颗好奇心,戴上一顶黄色的志愿者帽,在这个暑假,我踏上了导医之路。没有想象的那么自由,也没有推测的那么顺利,更没有渴望的那么轻松,经过一天的导医工作,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做过导医的人都会说同样一句话:“下次我死也不去了。”当然,话是说得夸张了一点,但我仍情不自禁地发出“做导医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我来到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时,还不到早上8时,但是前来就诊的人们早已把门诊围了个水泄不通。有抱着熟睡孩子的年轻妈妈,有牵着年幼孙子的爷爷奶奶,更多的则是一家三口齐上阵,共同守候医生的到来。身穿白大褂的我一出现,他们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我。只听有人喊了一声:“医生来了!”顷刻间,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很自觉地为我让开一条道。但可惜的是,我让他们失望了。当我告诉他们我并不是医生后,他们仍簇拥着我,七嘴八舌地问:“医生什么时候来?”“今天是哪位医生?”“我是第××号,大概什么时候能排到?”面对这些问题,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回答“不知道”,并加上一句“医生马上就来,请少安毋躁”。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把医生给盼来了。我以为这下好了,只需让患者按照排号顺序一个一个进去就行了,没想到麻烦还在后头呢。许多焦急的家长很不理解,有些人后到却能先看上病,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医院是按照挂号顺序看病的。因此,我必须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解释。我所在的是中医儿童内科。本来中医看病速度就慢,再加上医生是给小孩看病,小孩对自己的病情说不清楚,尤其是那些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完全靠父母的推测,这就更要求医生慢慢来了。一个多小时下来,医生只看了七八位病人。在外等候的家长一个劲儿地想往里钻,要不是有我这个“一尊门神”在,不足10平方米的诊室恐怕早就人满为患了。
有一位家长抱怨说:“我早上7时就挂完了号,现在都过9时了,怎么还是看不上病呢?我们大人倒没什么,关键是小孩身体不舒服啊。”许多家长马上随声附和,使得不满情绪急剧膨胀起来。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只有站出来,劝慰说:“看病慢说明医生有责任心,每个病人都认真对待啊。”但似乎此时语言已显得苍白无力,诊室外很快吵成了一锅粥。说来也巧,正好这时一位病人出来了,暂时缓解了当时的气氛。而每当前一位刚看完,还没等里面的人出来,下一位就迫不及待地往里挤。不久,一些号排得靠后的家长坐不住了,直愣愣地说:“你能不能让我们先进去?我们很远过来的,再晚就没车回去了。”虽然从主观上说,我也非常希望每一位病人都能顺顺利利看病,开开心心回家,但面对这样的请求,我也无能为力。
一个上午的工作已经让我口干舌燥,两腿发直。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我完成了下午的工作。短短一天,我就体会到了做导医的苦,感受到了做导医的难。原以为这工作简简单单,看似门卫一般清闲,实际上却如此繁琐。想来要做好一份工作,一定要有十二分的耐心,十二分的努力。做导医如此,做医生更是如此。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从医之路的艰辛。如果没有做好导医的毅力与决心,又谈何做一名好医生呢?可以说,做一天导医是我医学之路的起点,从中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持,也明白了没有什么是可以不通过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