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正常人视网膜厚度定量测量的研究

http://www.cnophol.com 2009-9-16 9:17:43 中华眼科在线

  2.2.2  正常人黄斑上下方视网膜平均厚度:

  (1+2+3)=(177.82±22.75)μm,(7+8+9)=(171.90±19.68)μm

  正常人黄斑上下方视网膜平均厚度比较:t=1.55,P=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性别及年龄对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影响:见表2。

  2.3.1  正常男性与女性及40岁以下与40岁以上年龄组后极部9个测量部位,视网膜厚度值分别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视网膜厚度的测量,以前多是用组织学的方法对尸检眼进行测量。扫描视网膜厚度分析仪(Scanning 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是Zeimer等人近几年开发研制并投入临床使用的[1]。RTA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无创伤性,能敏感、客观地测量视网膜组织的厚度。有关视网膜的厚度值,各家报道不一。有报道认为在锯齿缘区约为100μm,赤道区为150μm,黄斑缘区为350μm,中心凹的中心为90μm[2]。另有报道认为黄斑中心窝的视网膜厚度为370μm,中心小凹为130μm[3]。Shahidi等[4]用激光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测得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为185μm,鼻侧较颞侧厚25%。
   
  我们用RTA测得的正常人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为(177.95±26.19)μm,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为(174.37±19.23)μm;黄斑上下方平均视网膜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黄斑鼻侧网膜较颞侧厚10.45%,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正常男性、女性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77.22±20.57)μm及(178.67±19.63)μm,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40岁以下年龄组及40岁以上年龄组的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75.27±19.63)μm和(184.02±19.81)μ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表2)。我们的结果与Asrani 等[5] 的报道基本一致。
  
  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图呈马蹄形,上下对称,鼻侧网膜较厚(图3),这种形状与视网膜组织的结构特点及神经纤维层的分布相吻合,图中的垂直与水平的不对称性主要是由神经纤维层造成的[5]。由此旁证了RTA可以反映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我们的结果表明年龄与视网膜厚度无关。有报道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密度降低,每年丢失0.2%~0.4%[6,7],这种丢失以离中心凹5~8mm的区域更为明显[6],然而该区域超出了我们的测量范围。

  我们共测量了正常人61例(61只眼),样本数较大,而Shahidi[4]、Asrani [5]等报道的正常人视网膜厚度的样本数仅为5例及29例,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更能反映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情况。建立了正常人群的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图后,我们对一些引起视网膜厚度改变的疾病的诊断就变得相对容易了。RTA通过检测视网膜厚度反映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在后极部(包括中心凹),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层占视网膜厚度的30%~35%,已知光感受器层在青光眼病程中是不降低的[8],星形胶质细胞等结缔组织亦不减少[9],因此青光眼视网膜厚度的降低主要归因于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层的损害。由于青光眼早期即可出现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及其神经纤维的损害[10],而在临床检查尚无视野缺损前,青光眼患者可能已有多达40%的神经纤维丧失[8],因此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定量测量有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由于正常人群后极部视网膜变异小,RTA检查除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外,还可用于多种黄斑疾病的辅助诊断、黄斑裂孔及其它黄斑病变的随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及疗效监测等[8,11]。
  
  RTA最主要的特点是能进行快速扫描,一次取像可得到该点的多个横断面图像,且不受眼球运动影响,并能进行三维重建,这正是其他眼科设备所缺乏的。因此,RTA是一有价值的诊断仪器,能检测病理性的视网膜增厚或变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Zeimer R, Shahidi M, Mori M, et al. A new method for rapid mapping of the retinal thickness at the posterior pole[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6,37:1994-2001.

  [2]  张为龙,主编.临床解剖学丛书头颈部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98.

  [3]  聂爱光,主编.现代黄斑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6.

  [4]  Shahidi M, Zeimer RC, Mori M. Tomography of the retinal thickness in normal subjects[J]. Ophthalmology, 1990, 97: 1120-1124.

  [5]  Asrani S,Zou SZ,Annas D, et al. Noninvasive mapping of the normal retinal thickness at the posterior pole[J]. Ophthalmology, 1999,106:269-273.

  [6]  Panda-Jonas S, Jonas JB, Jakobczyk-Zmijam. Retinal photoreceptor density decreases with age[J]. Ophthalmology, 1995,102:1853-1859.

  [7]  Panda-Jonas S, Jonas JB, Jakobczyk-Zmijam.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 count, 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ions in normal human eyes[J]. Am Ophthalmol,1996,121:181-189.

  [8]  汪玲,朱秀萍.视网膜厚度分析仪的眼科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2002,19(3):274-275.

  [9]  杨柳,李美玉.视神经的正常解剖与青光眼性损害[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7,21(1):7-14.

  [10]  Glovinsky Y, Quigley HA, Pease ME. Foveal ganglion cell loss is size dependent in experimental glaucoma[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3,34:395-400.

  [11]  孙京华,谭俊锋,黄志涛,等.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作用[J].中华眼科杂志,2004,40(6):409-410.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视网膜厚度分析,测量,后极部)的信息
      热门图文

    眼妆窍门改善浮肿金鱼

    秋日明眸护理点睛之术

    阻击生命中第一条皱纹

    几个拯救肉泡眼小窍门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
    全球医院网保健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