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ARN)的中西医结合有效疗法。方法:对5例(5只眼)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随访6~12个月,5例患者视力均有提高,眼底情况稳定。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RN疗效肯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中西医结合疗法;@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疱疹类病毒感染引起,以急性葡萄膜炎、视网膜动脉周围炎、视网膜坏死,甚至视网膜脱离为特征的严重眼病,又称为桐泽型葡萄膜炎,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本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9~55岁,均为单眼发病,病程8d~20d。2例发病前有发热、头痛等感冒样前期症状。5例均有视力下降,眼红、眼痛。眼部情况:角膜后点状沉着物,前房Tyndall征阳性,玻璃体颗粒状如絮状混浊。眼底:2例仅见周边视网膜散在、多灶性黄白色渗出物,病变区动脉狭窄,甚至形成血管鞘。3例眼底还可见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动脉管径粗细不匀,伴有白鞘,静脉迂曲扩张。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动静脉充盈迟缓,动脉狭窄,血管壁有荧光素渗漏,周边部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坏死区网膜早期呈弱荧光,晚期呈斑驳状强荧光并有荧光渗漏,坏死区和正常视网膜分界明显。视盘充血水肿者表现为视盘高荧光。 2 治疗方法 2.1 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丹参注射液24ml静点,每日1次,无环鸟苷250mg~500mg静点,每日3次,均持续2~4周后改为口服,用至起病后6周,每晚服阿司匹林75mg。 2.2 辨证用药 (1)急性期治宜清热解毒。药用:龙胆草、黄芩、黄连、连翘、山栀子、防风、柴胡、车前子、泽泻、生地、玄参、甘草等加减;(2)中期治宜活血化瘀为主。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柴胡、白术、赤芍、熟地、牡丹皮、五味子等加减;(3)后期:治宜益气养阴。药用:党参、白术、黄芪、当归、山药、熟地黄、女 贞子、枸杞子、草决明、菊花等加减。
2.3 接受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1例。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 拟定,本组5例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平均提高2行,眼前节炎症逐步消失,玻璃体混浊减轻,视盘充血水肿消退,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大部分吸收,部分闭塞血管内见血柱,周边坏死区部分吸收,未向后极部扩展。随访6~12个月,5例患者视力均提高,眼底情况稳定。 4 讨论 ARN的治疗有药物和手术两种。药物首选抗病毒以无环鸟苷为主,但晚期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仍高达80%[1] 。祖国医学将该病归属为“瞳神紧小”、“瞳神干缺”、“暴盲”、“云雾移睛”、“视瞻昏渺”、“青盲”等范畴,病变早期多为热毒炽盛,给予清热解毒,散邪明目的药物;中期多为气滞血瘀,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后期易致气阴两虚,可给予补益肝肾、益气养阴之品。同时静点无环鸟苷及丹参注射液,丹参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改善微循环,扩张微血管,减轻视网膜水肿及血管内水肿,提高视网膜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能力[2] ;亦可静点清开灵、葛根素。此外,早期可在活动性病变区域与正常视网膜交界处进行预防性光凝,预防视网膜脱离,阻止病情进展。一旦ARN并发视网膜脱离,应尽早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以保存部分视力。
【参考文献】
[1]刘 湛,吴乃川,韩丽荣,等.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的临床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0):1055.
[2]王圣祥,丁 波.丹参、无环鸟苷联合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5):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