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并比较90例(98眼)老年性成熟期白内障术前及术后视力。结果 术后1个月视力0.1~0.3者7眼,0.4~0.8者76眼,0.8以上15眼。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确切。不需昂贵手术设备,治疗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老年性白内障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手术治疗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唯一有效方法。分析2002年9月~2003年9月在我院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成熟期白内障90例(98眼),合并有其他影响视力眼病的病例不在统计之列,比较手术前后视力,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性白内障90例(98 眼),男29例,女61例;右眼39例,左眼43例,双眼8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65岁,平均74岁;术前视力光感~0.02者72眼,0.04~0.1者15眼,0.1以上11眼。
1.2 手术方法 术前用美多丽眼液充分散瞳。 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球后麻醉,压迫眼球3~5min,以降低眼压,软化眼球。置上直肌固定缝线,做以上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巩膜表面烧灼止血,于上方角膜缘后 2mm切开巩膜1/2厚度,切口长6~7mm,板层分离至透明角膜内2mm,用3.2mm刀穿刺进入前房,注入黏弹剂,信封式截囊,充分水分离晶状体核与皮质及皮质与囊膜,用截囊针帮助旋转晶状体核使晶状体核上极进入前房,仍用3.2mm刀的侧刃向两侧扩大切口,使内口略大于外口,这样整个切口有较好的连续性,如晶状体核较大可适当扩大切口以使晶状体核能够顺利娩出,于前房及晶状体核的后部各注入黏弹剂,以注水式圈匙娩出晶状体核,注吸皮质并抛光后囊膜。囊袋内注入适量黏弹剂,将人工晶体植入于囊袋内,调整人工晶体于理想位置。沿信封式截囊口一端剪开前囊膜,用撕囊镊将前囊膜撕去直径约5mm大小。注吸前房内黏弹剂,前房内注入适量灌注液以维持适当的前房深度及适中的眼压。检查切口是否达到水密状态,如切口漏水前房不能很好维持,可将巩膜切口以10-0无损伤缝线缝合1针。必要时以1%毛果芸香碱缩瞳。上方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术毕,单眼包扎。
2 结果
术后1个月,视力0.1~0.3者7眼,0.4~0.8者76眼,0.8以上15眼,最高视力1.5。全部病例人工晶体位置正常,瞳孔圆形居中。手术前后视力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视力分布情况 (略)
3 讨论
老年性白内障占白内障患者的50%以上,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为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随着白内障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成为现代白内障手术的主流,但在基层医院,白内障大多为成熟期或过熟期,晶状体核硬,且多为高龄患者。本组术前视力光感~0.02者72眼,占73.47%,平均年龄74岁。研究证明,超声乳化时间1.0min,玻璃体液化率由术前的(21.2±4.8)%增至(41.2±8.2)%[1]。对于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时间一般>1.0min。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高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比非手术眼高6~8倍[2],硬核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失率10%[3,4],增加了术后角膜失代偿的危险性。另外,设备及患者经济条件的限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手术难度,使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不易在基层医院开展。而我院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治疗费用低,疗效可靠。本组90例(98眼),术后视力0.1~0.3者7眼(7.14%),0.4~0.8者76眼(77.6%),0.8~1.5者15眼(15.30%),脱盲率达100%。文献报道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失代偿率[5~7]分别为1.8%、0.1%和0.3%,本组可能观察例数较少,无一例发生角膜失代偿。
术中并发症:5例术中后囊膜破裂,均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内。术后未发现人工晶体位置异常。
本组采用信封式截囊,其优点在于娩出晶状体核时前囊膜可对角膜内皮起到保护作用,并且一旦术中后囊膜破裂,可以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内,保留的前囊膜对人工晶体起到依托作用,使人工晶体不易脱入玻璃体内。植入人工晶体后将前囊膜撕去直径3mm大小,以免术后前囊膜浑浊影响视力。
与以往的角膜缘大切口囊外摘除术相比,本术式的优点在于隧道切口使术中容易维持理想的前房深度,手术操作更加安全。切口避开前房角位置,术后前房角结构不受破坏。因手术切口小,一般不需缝合,减少了术后散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可获得较好视力,治疗费用低,不需要昂贵手术设备,操作方法容易掌握,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