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政根 马迪 黄楚开 黄育强 张婉琪 张铭志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515041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迟发性浅前房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8例(8眼)迟发性浅前房出现的时间、眼压、前房深度、眼前节特点及手术处理方法与术后情况。
结果:出现浅前房的时间为行抗青光眼术后2月~20年;眼压:9~56.2 mmHg(平均31.4 mmHg);浅前房程度:II°4眼,III°4眼;晶体混浊均较明显,均有全周虹膜后粘连;药物治疗无效,行后巩膜穿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前房形成术后均恢复前房。术后1天眼压9~40 mmHg(平均23.1 mmHg),应用降眼压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1周眼压9~18.7mmHg,除1例前房再度消失行前房形成术外,其他最多应用一种降眼压药后眼压正常。
结论:慢性炎症刺激及其引起的瞳孔后粘连可能是抗青光眼术后迟发性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后巩膜穿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前房形成术能够有效治疗抗青光眼术后迟发性浅前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