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 玲 周 晶
【关键词】 角膜水肿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因需切口较大,术后易出现角膜散光,因而影响术后视力恢复。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散光小而逐渐被接受,但因设备昂贵、操作技术复杂,使其在基层医院难以推广。我院自1998年3月起对Ⅲ级以上硬核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小切口组),并与随机抽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超乳组)进行了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小切口组124例132眼中,Ⅲ级核以上62例68眼,其中男27例32眼,女35例36眼。老年性白内障58眼,并发性白内障10眼。年龄52~91岁,平均68.34岁。并随机抽取同期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41眼作为对照组。
1.2 手术方法 术前散瞳,倍诺喜1滴表麻3次。两组病例均沿上方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巩膜面止血。在12点角膜缘后1.5mm处做6mm长反眉弓切口,深度达巩膜1/2厚,做隧道至透明角膜缘内1~1.5mm处。12点穿入前房,并向前房注入玻璃酸钠,开罐式截囊,进行充分水分离,扩大切口使内口大于外口,呈梯形。以破囊针划碎皮质,游离晶体核,使上方翘起,向核后方注入粘弹剂,注水圈套器伸入核后方,微型虹膜整复器进入前房,略加压于晶体,将核碎成小块,娩出前房。冲洗皮质,注入玻璃酸钠,植入人工晶体,冲洗,结膜下给予庆大霉素2万U及地塞米松注射2mg,覆盖切口。
2 结果
术后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线状混浊,小切口组32眼(68×62.14%),超乳组22眼(41×52.84%),2天内完全消退;角膜内皮点、片状混浊,小切口组19眼(68×28.31%),超乳组9眼(41×21.72%),于1周内完全消退;角膜内皮大片状混浊,基质弥漫性水肿,面积<40%,小切口组5眼(68×7.13%),超乳组5眼(41×12%),经治疗于2周内完全透明;角膜基质弥漫性水肿,面积≥40%,内皮大块状混浊,小切口组2眼(68×2.42%),超乳组3眼(41×8.74%),经治疗于1个月内完全恢复;超乳组2眼(41×4.7%)术后角膜小囊样水肿,弥漫性混浊,2例眼 压>31mmHg,1例半年后角膜移植,3个月后排斥,视力残存手动/眼前。结果表明,两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P>0.05,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随着现代眼科白内障显微手术的发展,超声乳化手术因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日益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手术方法,但不可回避的缺点也随着手术的普及而逐渐暴露出来,尤其对于硬核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不可逆损害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引起两组角膜水肿共同原因在于机械刺激(娩核和器械反复进出前房),而超乳组除此之外,对此种硬核需设置更高的能量,延长超乳时间,由此使眼内其它组织也必然接受更多的超声波能量冲击 [1] ,与此最近的角膜内皮便成为最易受损的组织,所以对本身内皮功能较差的高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而言,比较之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不但具有超乳的优点,而且避免了高能量超声波对眼内组织的损害。从两者术后角膜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来看,小切口手术相对更安全,术后易恢复,且无需特殊设备,更易临床普及。另外,为减少术后角膜水肿,小切口手术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巩膜隧道切口应使内口达到透明角膜内至少1.0mm,利于术后切口密闭,维持较好前房,避开房角结构,减少虹膜损伤。(2)截囊时尽可能划碎皮质,且水分离要确切,以减少核体积。(3)娩核时应对切口后唇稍加压 [2] ,并将核压住以减少对内皮的机械刺激。(4)粘弹剂的使用。巩膜隧道内内注入少量粘弹剂可减少隧道及角膜内皮阻力;晶体核下注入粘弹剂减少后囊破裂机会 [3] 。(5)术中冲洗避免长时间灌注及过高流速,并尽量冲洗干净,否则残留粘弹剂及皮质可引起角膜内皮损伤及术后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另应注吸协调,以免前房塌陷损害角膜内皮。(6)术前应反复冲洗器械、注吸针头及手套,避 免将消毒液及滑石粉直接带入眼内。
参考文献
1 张向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3):294.
2 陈俊洪,庄永昭.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85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2,18(2):183.
3 胥传连.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眼科杂志,2002,10(1):54.
作者单位:1110002辽宁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
2110031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