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总结球结膜下注射操作的主要事项及护理体会,操作方法包括操作前准备、进针深度、角度、速度、注意事项的把握等。认为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选择正确的解剖注射位置、以及正确的进针方法和掌握正确注意事项是球结膜下注射的关键。
【关键词】 球结膜;球结膜下注射;护理
在眼科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为了协助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情较快治愈,常常需要采取球结膜下注射。但有部分老年人不配合,容易将结膜下注射导致穿伤巩膜并出血。从2008年1月—2009年9月30日笔者在眼科共给予120例患者进行球结膜下注射,促进病情较快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取得良好的较果。现将笔者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1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1 做好护患沟通 操作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并取得患者的配合。
1.2 患者体位正确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姿势舒适自然。
1.3 按要求备齐各种物品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物品无过期合格在有效期内;注射器大小、针梗粗细、长短适宜、针尖锐利无钩。
1.4 准确选择注射部位 选择准确位置是保证球结膜下注射成功的前提[1]。
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操作者必须有稳定的心态 这是使操作能顺利进行的保证。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操作者先洗净双手,戴口罩,先用茂康碘消毒眼眶外周皮肤超过4cm。
2.3 进针的操作 进针方法及进针深度、角度、速度的把握。
2.3.1 持针方法 右手用握毛笔的方法握紧注射器乳头侧,针尖斜面向上,与结膜成5°角进针将针头刺入球结膜,并略将结膜挑起,看清针头在结膜下,然后贴巩膜表面伸入4~5mm,并防止针头滑动,然后徐徐注入药液。
2.3.2 暴露注射部位 用左手拿消毒棉签拉开上眼睑和下眼睑。
2.3.3 进针速度 进针速度不宜太快,避免穿破血管及刺伤角膜和巩膜导致结膜出血。
2.3.4 进针深度 应根据球结膜情况来定,进针时注意有无穿刺伤巩膜引起出血,如有出血立即拔针用消毒棉签按压出血点数分钟至止血,如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要延长按压时间。注意不要揉搓穿刺部位,减少局部淤血。然后再重新选择注射部位给予重新球结膜下注射。
3 护理体会
3.1 严格无菌操作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
3.2 正确了解球结膜下注射的解剖位置 科学选择球结膜下注射的位置,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有效避免穿刺出血的现象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
3.3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是保证提高注射成功的准确性。
3.4 进针速度的掌握 进针时,根据患者球结膜的厚度来确定进针的深度,球结膜薄的进针可稍浅,进入针头斜面的全部为宜,球结膜稍厚的可进完针尖斜面再贴巩膜表面伸入4~5mm为宜。
3.5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并且要加强对球结膜下注射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对球结膜下注射的恐惧、紧张;取得合作;分散注意力;也融洽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2]。
4 注意事项
4.1 注射部位 以外下方球结膜为宜,但必要时亦可选用近病灶的球结膜注射,进针处应避开充血的血管和直肌附着处[3]。
4.2 注射后结膜下出血 可正对出血的部位压迫数分钟,待血止后再包扎。
4.3 针头刺入球结膜的技巧 针头刺入球结膜下时阻力甚小,有时可透见结膜下的针头,如阻力很大,可能刺入巩膜表层,此时切勿猛力推进,而应拔出重刺。
4.4 注射混悬液时 应将药液摇匀后再抽吸,注射后在结膜下留有白色块状物。如需再次注射,应待药质基本消退后进行。
5 讨论
通过对120例患者的穿刺实践,笔者体会到球结膜下注射是门诊手术局麻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注射方法。尤其是对白内障术后预防感染和患角膜炎、角膜基质炎、虹睫炎、感染性角膜溃疡、巩膜炎、前葡萄膜炎、眼球化学伤等病人,更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恩多. 局部解剖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28-229.
2 肖爱军.基础护理临床问答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9.
3 陈钦元. 眼科手册,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2.
(本文编辑:李 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