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年9月~2007年3月收治的27例(9例双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单一重睑切口额肌瓣下拉式悬吊矫治重度上睑下垂并进行术后6~24个月随访。结果:本组27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周矫正良好25例,基本矫正2例,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存在眼睑闭合不全,上睑上提功能良好,重睑线自然,对称,“兔眼”症轻微,效果满意。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持久稳定,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重度上睑下垂;额肌筋膜瓣悬吊;先天生;外伤性
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2类。重症上睑下垂患者为了使视轴摆脱下垂上睑的干扰,往往利用额肌的过分收缩或采取特殊的昂头姿势来视物,从而造成额部皱纹增加,眉毛上抬,甚至可造成颈部肌肉或颈椎的畸形。所以上睑下垂不仅妨碍正常的视觉功能,还严重影响容貌。我科自2001年10月~2007年3月经重睑切口的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27例,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6~38岁。双侧9例,单侧18例,共38侧;先天性上睑下垂25例,其中3例曾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效果不佳,2例曾行单纯重睑术,外伤性上睑下垂2例。术前常规检查睑裂高度,上睑提肌、额肌、上直肌功能,排除重症肌无力、下颔瞬目现象和Hornor综合征所致睑下垂。术前检查结果:平视时上睑遮盖角膜≥6 mm。上睑提肌肌力<4 mm,额肌活动度>6 mm,Bell现象阳性。
1.2 手术方法 (1) 切口及手术野设计:按重睑成形术设计皮肤切口线。亚甲兰标出眉额部皮下及眼睑部眼轮后肌下的分离范围:于眉部眶上切迹起向颞侧20~25 mm为水平分离范围,于切口上缘至眉弓上10~15 mm为纵行分离范围;(2) 麻醉: 成人局麻(1%利多卡因加1∶100000肾上腺素4~5 ml),儿童则采用基础加局部麻醉;(3)手术步骤:沿重睑标记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除部分睑板前眼轮匝肌,暴露睑板。在眶隔和眼轮匝肌之间用组织剪向上潜分离至眉毛下缘时,穿过肌层至皮下。在皮下向上分离至眉部,分离范围不超过标记线。两把纹式血管钳钳夹额肌,向下牵拉额肌,两侧向上剪开3~5 mm,待张力合适后,3-0丝线作3针横褥式缝合,将额肌瓣固定于睑板中1/3处,使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下1 mm,注意睑缘避免出现切迹。检查没有活动性出血后,按重睑成形术缝合皮肤切口。结膜囊涂布金霉素眼膏。下睑作一Frost缝线,用胶布固定于额部。术区油纱、平纱、棉垫,绷带加压包扎额眉部;(4)术后处理:给予抗生素3~5天,术后第2天换药,第3~4天拆除下睑牵引线,术后第7天拆线。
1.3 疗效评定 (1)矫正良好:双眼睑裂对称,高度相差≤1 mm (单眼患者),或平视时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下2 mm(双眼患者),重睑及睑缘弧度美观自然,眼睑开闭功能正常;(2)基本矫正:双眼睑裂基本对称,高度相差≥1 mm,但≤2 mm(单眼患者),或平视时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1 mm以上(双眼患者)。重睑及睑缘弧度相对自然,眼睑开闭功能基本正常;(3)矫正不足:双眼睑裂不对称,高度>2 mm(单眼患者)或平视时上睑缘位于瞳孔缘下(双眼患者),重睑不明显或消失。
2 结 果
本组27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周矫正良好25例,基本矫正2例,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存在眼裂闭合不全,但随时间的推移,眼裂闭合不全好转,部分完全消失。术后随访6 ~24个月,无暴露性角膜炎,睑内外翻倒睫、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上睑上提功能良好,活动自如,重睑线自然对称。
典型病例:男性,21岁,因先天性上睑下垂21年就诊,入院前未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平视时上睑遮盖角膜右眼7 mm,左眼7.5 mm,上睑提肌肌力<3 mm,额肌活动幅度为9 mm。Bell征阳性,诊断为双眼重度上睑下垂“先天性”。应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正治疗,达到矫正良好 (图1)。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