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深挖服务潜力,优化诊疗流程,让百姓尽快感受到改革成果已成共识。在过去的一年里,卫生系统继续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推出无假日门诊,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老百姓有了全新的就医体验。
■预约诊疗:节省的不只是时间
8时30分,厦门大学附属一院门诊大厅秩序井然。老病号吴女士正在自助挂号机上轻车熟路地操作,只见她轻轻刷了一下社保卡,弹出一张挂号单,显示就诊时间是10时10分。吴女士打算先去附近办事,再来医院看病。吴女士感慨地说:“往常动辄就得在医院耗一上午,这下省时间了。”
2009年,剑指看病难、挂号难的预约诊疗服务在全国推开。一年来,医院管理者已经意识到预约诊疗服务是再造医院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必答题。预约诊疗迈向精细化,形式更多样了,年轻人点击鼠标上网预约,老年人可以拨打电话预约。
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预约就诊已经从门诊延伸到了术后随访病人。比如,做了视网膜剥离手术的病人,在拿到出院小结的同时,还会拿到一张“专家门诊预约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则在实名制预约基础上推出分时段就诊预约制度,将专家门诊细分成半小时一档的6个时间段,病人可提前2个至14个工作日“精细预约”,节省就诊时间。
预约诊疗推行之初,医院各自设立预约电话,五花八门的号码使患者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而且经常一拨电话就是“坐席忙”。能否建一个公共平台,患者只要记住一个电话号码,便可预约就诊?
2009年年底,上海市第一个公益性门诊预约电话专业平台——“96567591”,由复旦医院管理公司建立,首先在复旦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开展预约服务。经过一年的实践,预约服务从最初的复旦大学附属8家医院,扩展至长海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等13家三级医院。50个接听坐席,每天接听的电话量在1万人次以上,完成一次预约的平均时间仅为1分30秒。
目前,全国已有1200所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专家说,这相当于公立医院增加门诊量8000万人次。
■无假日门诊:让患者更踏实
2010年6月14日,端午小长假第一天。小杨出游时不小心摔伤了胳膊,本以为节假日期间肯定找不到专家,就想在家里“扛”两天,等假期结束再去医院。无奈胳膊疼痛难忍,小杨就去了居家附近的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骨科,没想到医院看病的人还真不少。小杨不仅挂上了副主任医师的号,还做了相关检查。在中日友好医院,节假日期间的日均门诊量已经达到近3000人次,占医院日均门诊量的一半。连续9年实行全年候门诊的北京朝阳医院,节假日门诊的日服务量相当于平时的45%~80%,有时周日一天的门诊就达到4200人次。(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目前,北京市有25家三级医院开放双休日门诊和节假日门诊。新年伊始,解放军总医院推出“365无假日门诊”,将以往的双休日、节假日门诊由半天改为全天。1月5日起,成都14家市管公立医院全面实行“无假日医院”。
■优质护理:心贴心的温暖
从2010年3月开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病房成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午饭时间到了,病房里却静悄悄的,由于大多数血液病人免疫防线脆弱,需要严格控制家属陪护。营养部把饭送到病房后,责任护士韩娜就开始挨个查看自己管理的6名病人有没有吃上饭、每人吃了多少饭。有一位病人头一天说嘴里没味,早晨韩娜专门从家里带了自己熬的粥给他喝。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病房,护士对糖尿病人足部的护理不仅仅是把脚洗干净那么简单。给糖尿病人做足部清洁时,水温要在38℃~40℃,要使用香皂。护士还要观察病人的皮肤,评估病人的情况,指导病人该穿什么样的鞋和袜子,一旦发现皮肤有潜在的危险,马上采取护理措施。
2010年,卫生部开始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目前全国有3828所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示范病房里,护士不再只管“打针发药”,病人的吃、喝、拉、撒由护士和护理员全包。加强基础护理、注重心理护理,护士贴心的服务温暖着患者的心。
■远程会诊:生命天堑变通途
47岁的阿依先木持续感到右上腹轻压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被诊断为肝包虫病。伊犁距乌鲁木齐600余公里,考虑到患者病情较重,伊犁州友谊医院打开远程会诊系统,向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求助。伊犁州友谊医院的医生介绍了阿依先木的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后,新疆医大一附院的专家为阿依先木量身制订了手术方案,并嘱咐了手术注意事项。这下,伊犁的医生和阿依先木心里更踏实了。
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天山南北,新疆医大一附院成立了远程医学中心,组建了由400余位专家组成的会诊专家库,2010年10月8日,远程会诊突破万例,截至2011年1月5日,远程会诊总计11993例,年会诊量居全国首位。
随着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越来越多的患病群众再也不用背井离乡,而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专家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