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
2.1术后视力
术后3d因眼内炎症反应及切口处角膜水肿,导致角膜散光变化,影响裸眼视力恢复,术后1wk眼内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角膜水肿减退,视力提高。至术后1mo视力提高明显且趋于稳定。术后视力见表1。表1 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视力分布情况眼(略)
2.2术后不同时间角膜散光变化
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0.84±1.16)D,术后3d,1wk,1mo平均角膜散光度增加分别为0.75D,0.69D,0.54D,术后1mo与术后3d,1wk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wk,1mo平均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46±1.57D,1.36±1.69D,1.20±0.97D。
3讨论
自fina报告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因其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对结膜、巩膜组织无损伤,近年来受到眼科医生的极大关注及临床应用[4]。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情况的变化,对评价白内障手术具有重要意义。角膜散光是由于入射光线在角膜各径线上出现不等折射而产生。手术引起的角膜形态改变是术后角膜散光改变的主要原因。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出现与切口方向、长度和位置密切相关。切口越长,术后散光越大,持续时间却长;切口越靠近瞳孔区,术后散光越大。3.2mm透明角膜切口,无需缝合,消除了缝线引起的散光,术后能较好保持角膜形态,不破坏角膜圆顶记忆结构,且切口位于角膜缘内,远离瞳孔区,又避免了巩膜隧道切口需烧灼止血引起巩膜胶原纤维收缩,术后产生一定顺规性散光的缺点。
本研究中术后3d视力≥0.6者约56%,说明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早期恢复视力。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mo较1wk明显减少,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mo后角膜散光即趋于稳定。因此,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小,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稳定时间短,是理想的白内障手术切口方法,适于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亚东,张黎.两种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比较.眼科新进展 2005;25(1):6869
2和志清,张煜辰,王磊.白内障囊外小切口与常规角膜缘切口比较.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5;27(2):150151
3李凤鸣.眼科全书.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5471553
4姚克,姜节凯,杨亚波,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无缝线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华眼科杂志 1997;33(2):103105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