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近视;弱视;角膜塑型镜
角膜塑形镜(Ortho-K CL)是一种设计特殊的硬镜,通过镜片的“逆转几何”的设计,即镜片中央平坦周边陡的特殊设计,以机械压迫或按摩的方式,使角膜中央曲率半径变大,从而达到减少角膜屈光力的目的[1]。我院从1999年开始进行角膜塑型镜的验配,2007年8月对第一例近视性弱视患者进行验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8岁,因双眼近视,于2007年8月在本院复诊。患者曾在本院就诊过两次,有1年戴镜史。第一次验光时间为2006年9月,验光结果为右眼:-5.00 DS→0.4;左眼:-5.00 DS/-0.50 DC×60°→0.4。第二次验光时间为2007年2月,验光结果为右眼:-5.25 DS →0.6;左眼:-5.50 DS/-0.50 DC×55°→0.7。2007年8月患者裸眼视力为右眼:0.1,左眼:0.1。戴镜视力为右眼:0.4,左眼:0.4。经扩瞳验光及复查后,验光结果为右眼:-6.75 DS/-0.75 DC×145°→0.7;左眼:-6.75 DS/-1.25 DC×30°→0.7。屈光度数较上一次有大幅度的增长,双眼矫正视力均低于0.8。诊断为:近视眼病。由于患者屈光度数增长较快,医院决定为患者进行角膜塑型术矫治近视,以便有效缓解近视度数的增长。我院采用的是美国Euclid Boston Equalens Ⅱ夜戴型角膜塑型镜。复查时间为配戴角膜塑型镜后第1天、第1周、第2周、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以后每3个月复查。结果:①患者配戴角膜塑型镜一周后,塑型视力和屈光度数基本达到稳定。一年内塑型视力和屈光度数稳定(见表1)。②术后第一天和第一周由于操作不熟练,角膜上皮轻微染色,经停戴、用药(氧氟沙星滴眼液)两天后修复。术后第一个月复查时通过角膜地型图检测,发现镜片偏位较大。用羧甲纤维素钠滴眼液(潇莱威)戴片后得以改善。术后第三个月左眼下睑倒睫,经拔掉后无碍。③由于患者近视度数较高,角膜塑型术后仍残留有近视和散光,塑型视力未能达到术前的矫正视力。一年后医嘱建议患者改为日戴。日戴后矫正视力为右眼:0.7,左眼0.7。镜片定位良好。
2 讨论
角膜塑型术(Orthokeratology)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矫治近视的有效方法。具有近视矫正迅速,安全有效等特点[2],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但是由于一些不规范验配机构的失败验配导致的不良后果,使得其在中国的推广受到很大的阻碍。
近几年来,随着验光普查的普及,近视儿童得以较早的发现并予以治疗。近视性弱视儿童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都是戴镜治疗。中高度近视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屈光度数通常增长很快,配戴框架眼镜并不能有效地缓解近视的发展。角膜塑型术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矫治近视方法之一[1],但在国内外,很少有运用角膜塑型镜来矫治近视性弱视儿童的报道。因近视性弱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型镜存在很多问题:?譹?訛年龄小,不能独立取、戴镜片。?譺?訛度数通常较高。通过文献[3]可以知道,角膜塑型术对中、低度近视治疗效果矫好。高度近视者通常会残留度数,塑型视力不佳。此例患者的塑型视力较差,为了不影响其弱视治疗,我们将夜戴改为了日戴。日戴视觉效果较好,易获得良好稳定中心定位。但日间活动受限,不宜做剧烈运动,镜片下容易进入灰尘而损伤角膜表面,儿童患者家长不宜配合护理[4]。
通过此例可以看出,患者在配戴框架眼镜治疗期间,弱视治疗效果较好,但屈光度数增长较快;而配戴角膜塑型镜之后的塑型视力和屈光度数相对稳定,但弱视未得到改善。因此近视性弱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型镜应慎重。在配戴过程中若出现偏位的可以尝试用羧甲纤维素钠滴眼液(潇莱威)戴片,因其有良好的黏和性,可以在眼球和镜片中起到黏和作用,对预防偏位有良好的作用。角膜塑型镜矫治度数有限,且因人而异,治疗过程漫长,因此对其矫治效果的预测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瞿佳.我国屈光不正矫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华眼科杂志[J].2000,36(3):205-207.
[2] 白继,贺翔鹤,王维光,等. 角膜塑型镜矫正近视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00,20(4):288-289.
[3] 周素君,王科,陈莉,等. OK镜矫治近视153例296眼疗效观察[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9):1792-1793.
[4] 褚仁远,谢培英. 现代角膜塑型学[M]. 2006: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