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
鼓励各地在医院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
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今年要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
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今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
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生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和在基层开设诊所,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看病难
推行分级诊疗,引导患者在基层医院初诊
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冬,北京协和医院的挂号处都挤满了人,他们拿着凳子,卷着被褥,带着干粮,就为了能够挂上号。近些年来,城市大医院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患者,而基层的医院,看病的人就少了许多。医疗体系应该是个“正三角”,尖儿是大医院,治疑难杂症,底座是大量社区医院,治小病,但现在是个“倒三角”。
“看病难,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而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大城市集中了80%的优质医疗资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委员说。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上病,我们去年实行服务模式改革,挖潜医疗资源,门诊量达到2000多人,医务人员工作量比过去翻倍。但我们分析后发现,来看病的人中,得常见病的占了80%,这些病在基层医院完全能够解决。”北京眼科研究所所长、同仁医院副院长徐亮委员说。
徐亮认为,应该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把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疑难杂症才去大医院看。
安徽省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代表认为,政府既要加大投入,也要研究操作性强的分级诊疗模式,在运行机制上进行改革。
有代表建议,可以通过医保制度在报销范围、额度、比例等方面的限定,引导老百姓到基层医院初诊,基层医院对疑难病和大病实行转诊,以此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关键词】基层医生
培养全科医生,鼓励他们到基层工作
农村和社区的医疗资源少,难以吸引合格的医技人才,服务能力普遍不高,老百姓只好到城市的大医院就医。
甘肃省平凉市白庙乡白庙村村民毕红珍代表调研发现,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不仅数量严重不足,专业素质也有待提高。白庙乡11个村1.1万多人,只有19个医护人员,其中拥有医师证和护士证的只有9人。
去年,我国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硬件环境明显改善。“但是,有的卫生院里添了好的医疗设备,却因为没人会操作而闲置。”毕红珍说。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差、待遇低,难以吸引专业医务人员留下来。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吴明江建议,加快基层适宜卫生人才的培养,实行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在职教育的全科医师培养计划;建立留住人才的适宜评价机制、晋升机制以及各种保障机制。
卫生部部长陈竺委员表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就得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但现在一下子强不起来,那就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鼓励经过正规培训的全科医生“下沉”,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给予他们较好待遇。还要提倡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实现良性互动、上下转诊。大医院和基层医院最好有直接的利益捆绑关系,人员能上能下,这样基层才可以有最好的医生。
【关键词】看病贵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以药养医机制
看病贵,也是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
2009年,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38.19%,与2000年的58.98%相比,下降幅度很大。但是,郑州大学博导王立东委员指出,由于群众健康需求的提高,技术进步、服务要素价格上涨和诊疗环境改善,以及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百姓医疗费用的实际负担并未减轻,个人卫生支出的绝对数仍在上升。
看病贵让很多患者家庭致贫、返贫。“比如目前肿瘤病人,看一次病要花10万到20万元,其中有一半不能通过医保报销。”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孙保存委员说。
“以往,国家对医院只给政策,补偿很少。有的大医院为了生存发展,就搞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千方百计从药品中获取收入,渐渐形成了以药养医的机制。”王立东说,解决看病贵,不仅要加大投入,降低百姓支付比例,而且要斩断以药养医的链条。否则,政府给再多的补偿,也不会达到实际效果。
王立东建议,加大卫生投入、医疗保障投入;在公立大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治理药价虚高;降低检查费用,回归合理价位。
对于看病贵,那些患大病的农民体会更深。许戈良建议,对农村患者加大资助力度,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扩大大病救助范围,引进商业保险,多渠道保障老百姓看得起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