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
2.1术后视力
术后3d气泡基本吸收或不影响瞳孔区,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随访1~36mo,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1例(2.5%),0.6~1.0者18例(45.0%),1.2~1.5者21例(52.5%)。术前、术后1mo和3mo平均散光分别为(0.90±0.81)D,(0.95±0.65)D和(0.93±0.60)D,术后1mo和3mo与术前比较都无显著差异(P>0.05)
2.2术后并发症
有3例角膜水肿,3~5d水肿消退。5例有虹膜睫状体症反应炎,术后给予扩瞳,球旁注射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炎症消退。无娩核困难、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失败和虹膜损伤等并发症。
3讨论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患者理想的复明手术,白内障手术的目的是微创、减少术后散光、提高裸眼视力、增高手术安全性,巩膜隧道式切口的内、外口不在同一平面上,内口在透明角膜上,外口在角膜缘后2mm的巩膜上,中间有4mm的巩膜瓣。手术切口远离角膜缘,角膜隧道切口潜行于角膜后基质层不伤及前基质层。术后散光减小。一般白内障摘出术切口越靠近角膜缘或切口越长,手术持续时间越长、缝线越多则术后手术源性角膜散光越大,散光程度不但受角膜切口大小的影响,而且切口长度与散光成正比,切口愈靠近视轴部,手术性散光愈大。采用9∶00~12∶00巩膜切口,与该部位的解剖位置的特点有关:切口位于上直肌与外(内)直肌之间,切口与直肌的作用力不在同一径线上,所以肌肉的牵拉对切口无影响,有利于切口的对位愈合[3],从而可能减少术后的散光;9∶00~12∶00处巩膜纤维走行方向与角膜缘成切线,对组织的损伤小,术后反应轻;有利于右手操作。所有病例术前都以抗生素盐水冲洗结膜囊及泪道,术前1h抗生素眼药水点眼,15min 1次,共4次,采用络合碘消毒,均无感染现象发生。所有病例我们均采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显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安全,步骤简单,不需特殊设备和器械;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术后散光小,费用低,适应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元聪,董柏华,谢祥勇.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临床比较.国际眼科杂志2006;6(2):470472
2张新颖,石萍,夏明霞.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247例临床疗效分析.吉林医学 2009;30(13):1302
3林振德.重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前准备与评估.眼科 2007;16(2):7678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