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引人注目的山东省首届眼病防治技能竞赛在济南完美收官。此次竞赛由山东省卫生厅举办,来自全省17市及省属医院在内的27家单位、81名眼科精英参赛,是历年来规格最高的一次比赛。这次高手云集的大赛得到了济南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委派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选拔3名青年医师代表济南参赛,队员们以卓越的专业实力和操作技能脱颖而出,勇夺团体和个人第一名两项桂冠,得到了省卫生厅有关领导的高度赞誉,市卫生局为此专门颁发嘉奖令。市二院称雄眼科大赛再一次印证了“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至理名言。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探究这个“双冠王”是如何产生的。
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眼科大赛扬威名
“人才丰,事业兴。人才聚,医院胜。”
――党委书记、院长 张华
2011年9月24至25日,全省首届眼科防治技能竞赛在济南举行。此次大赛得到了济南市卫生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局党委将此重任交给极具眼科优势的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由他们代表济南出赛。二院党委在接到参赛任务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在院内举行多次比赛选拔队员。经过几轮严格的选拔,冯文国、李彬、王晶3位医生脱颖而出。随后他们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赛前准备,期间卫生局医政处的领导多次亲临二院现场督导“备战”情况。在大赛中,市二院的3名队员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技能操作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折桂。正如二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华所说:“我作为评委也参加了此次竞赛,亲身感受了激烈甚至是残酷的比赛氛围,并总结了这次比赛的4个特点:一是这是山东省卫生厅主办的首次眼科技能大赛,具有风向标意义;二是比赛规格高,颁奖嘉宾是来自卫生部医政司、山东省总工会、山东省卫生厅的领导;三是参赛队伍多、选手水平高,是一场高水平的竞技;四是程序设计和比赛环节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真实地反映了全省眼科人才的水平。”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成绩的取得不仅要归功于选手们个人的努力,更是靠院党委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人才强医战略,长年抓业务培训、抓实践技能操作所得。张华院长骄傲地表示,医院长期坚持的人才阶梯培养规划的作用正在初步显现。
此次大赛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夺得“双冠”含金量非常高,可谓实至名归、当仁不让。
聚精会神 从长谋划
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人才问题我想用三个词来形容,一是"引智",二是"用才",三是"育人"。”
――党委书记、院长 张华
张华介绍说,目前,医院拥有高层次的临床科研人才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0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50余人(博士16人),数十人有海外留学经历。张华院长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玉副院长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另有十余位专家分获省、市各级荣誉称号。张玉光、季强、郭百灵、李济华、初宪华、田洁、刘蕾、王建荣、丛爱宁、张玉环、张洪星、赵军等数十位人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齐头并进的完整人才梯队。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誉满全国。“全国三八红旗手”陈智慧主任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治疗眼疾,眼科被评为“济南市红旗单位”,《人民日报》曾以《智慧、勇气和力量的源泉》为题,整版篇幅刊登二院眼科的先进事迹,《健康报》和全国各医学科学杂志均加以转载,而这一事迹也被编排成6场话剧《医生的职责》在全国各地上演,在卫生战线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医院每天收到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询问信,门诊病人应接不暇,全国各省、市、区,国外侨胞均有病人来院诊治。
医院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走在山东省眼科界的前列。自上世纪70年代末“全国劳模”卢信义院长自行研制了红宝石激光器、80年代初主编了我国第一本《激光眼科学》起,多位专家陆续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数十项新技术,如张华院长开展的提上睑肌缩短术、角膜移植术、泪小管断裂吻合术,1993年率先引进了全省第一台超乳加玻切一体机并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王玉副院长开展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张玉光副院长开展的白内障小切口技术、散光晶体植入术;季强主任开展的23G微创、20G免缝合玻璃体切割术及非染色黄斑内界膜撕膜术治疗Ⅰ期、Ⅱ期、Ⅲ期黄斑裂孔、黄斑水肿等新技术均填补了省、市眼科技术领域的空白。
如今,二院走过了曲折的89个年头,依然不能忘记,1997年还是眼科主任的张华从澳大利亚回国后顶着巨大压力将眼科分为8个专业,使眼科专业细化、个人术业专攻,被称为眼科“一把刀”的他选择了白内障和角膜病专业,正是这一创举为二院眼科未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二院眼科已然成长为一个专家力量雄厚、专业技术精良、学术成果丰硕、国际交流频繁的山东省知名眼科品牌,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步入了科学运行的“快车道”,在医疗界尤其是眼科医疗事业中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现在的二院眼科拥有床位300张,眼科年门诊量15万余人次,年手术量1万多例,分十一大专业和两大中心。眼科被评为“山东省重点专业”、“济南市领先专业”、“山东省医药卫生特色专科(A)级”等,承担了大量前沿学术研究及课题攻关工作,获科研成果奖50余项,其中有5项成果获济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二院举办的“国际眼科新技术研讨会”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知名学术品牌,医院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十余家知名眼科诊疗与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
当今的二院眼科在省内的领先地位是有目共睹的,但张院长依旧清醒地认识到,医院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和挑战期,也是医院市场突围的关键期。医院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如何顺势、借势、造势是医院党委需要考虑的问题。人才培养必须扎实务实,长远谋划,“积跬步,致千里”。
医院党委本着“出名医,建名院”的“长线”思维,着重培养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启动了“人才阶梯”培养计划。
医院党委决定,自2010年起医院收入的5%将用于人才培养经费,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医院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如何培养年轻人,如何推出年轻人是医院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度和胸怀。
为此,二院党委创造一切条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不惜斥巨资用于医生的学习深造;加强与德、美、日等国的联系,创造进入国际级顶尖眼科医院考察的机会;加大实验室建设,为医生练习手术操作创造条件;提高奖励额度,鼓励青年人多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与此同时,作为二院眼科“活招牌”的张华院长,在从事繁忙的行政工作的同时也没有放下自己的业务工作,依旧坚持全年无休地看门诊、做手术、查房,“眼科一把刀”始终宝刀未老,身体力行地为年轻人作出榜样。
筑巢引凤 汇聚英才
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唯才是举,人尽其用;专家教授是大树,中青年医生是小树,整个团队才能形成森林。正是一代又一代的济南二院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为医院发展搭建起了坚实的学科和人才成长平台。”
――党委书记、院长 张华
自2009年7月医院推出“人才阶梯”培养计划以来,大量人才涌现,全院共获得省、市各级科学进步奖十余项,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创造了新的辉煌。中医眼科在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以确切的疗效而声名鹊起,远至港澳乃至海外;眼科激光中心、眼科配镜中心“两大中心”也以精湛的技术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业务量实现了新的突破。在香港召开的“2008世界眼科大会(WOC2008)暨中华医学会第13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南京举办的全国眼科医师大会上,医院多篇文章参与大会交流,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2011年,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又强势推出了“人才强基工程”!
“人才强基工程”的基本思路是:用3年时间,建立和完善以绩效考核与科研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多项管理制度。基本步骤是:2011年“人才强基工程”是动员启动年,2012年是制度深化学习年,2013年是巩固提高年。力争用3年的时间逐渐形成包含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才体制创新、人才环境优化、人才平台载体建设等内容的一揽子人才培养制度,切实做好动员、部署和推进,着眼于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大机会和更大空间,大力构筑人才“小高地”。
“在未来的眼科事业发展中,竞争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医院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专业发展的外围环境,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强,才能为更多的人送去光明和希望。”张华院长满怀信心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