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族”应运而生。科技的发展在改造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很多习惯。无庸争议的现实是:长期低头看手机已是一种广泛性的社会行为,而由此带来的人们的身心变化也引起越来越多医疗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近日,一名湖北十堰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深坎不幸身亡。这位“低头族”一不小心丢了性命。而在我们身边,则有不少“低头族”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受到了不良的影响,是值得人们引起警惕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
街头巷尾、办公室里、公交车上、地铁内,我们身边长时间盯住手机看的“低头族”很多,这在医院门诊情况上也有所反映。医院推拿科和眼科的专家昨天告诉记者,长期低头看手机屏幕,对市民的颈椎和眼睛伤害非常大,甚至会导致难以治愈的慢性病变。而在中学的教室里,苏州某高中一个班级,45个高中生中,已有30人拥有智能手机。
严重颈椎病患者
有“小而轻”趋势
就在这两天,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了一个本地高中女生。记者了解到,她平时是住校的,学校规定不能玩电脑,所以手机成了她课余“贴身伙伴”,一有空闲就拿出来上QQ、微信,看电影或打游戏,常常一玩就2个小时。
“她来医院时,左半边身体已经麻木了,还有胸闷、心慌的‘类心脏病’症状。”据市中医院推拿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刘立志反映,一开始这名女生以为自己心脏出了问题,但心内科专家接诊后判断病因不在心脏,这才转到推拿科。磁共振显示,她的颈椎5、6、7节椎间盘向后突出了足足8毫米,已经压迫到脊髓了,情况非常严重。
刘立志告诉记者,像这种严重的脊髓性颈椎病,以往多发生在有多年颈椎病史的老年人身上; 而现在也殃及不少“小年轻”,颈椎病近几年呈现出年轻化、复杂化的趋势。“几乎所有的年轻病人都会和我说,他们喜欢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和iPad,以学生和白领为多。”
据介绍,颈椎从前向后看应当是个C字型,这样合理的结构是与我们正常活动需求完美适应的。刘立志说,在我们低头时,前屈极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状态)只能是45°;然而,当前屈幅度达到30°时,其实已经影响到胸椎了。“‘低头族’的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这种危害比看电脑还要高几十倍,很可能造成颈椎变直甚至反弓,这种慢性病变靠牵引也难再恢复。”
专家建议:
刘立志介绍,当市民仰头时,若脖子发出“喀拉”声,说明椎旁软组织已出现退化,提醒不良生活细节必须及时改变。他说,“低头族”平时不妨多昂头;如要看手机,应当养成拿到桌上、尽量举高看的习惯,可有效减小低头幅度。
长期低头易导致眼睛慢性结膜炎
除了颈椎,低头看手机还非常伤眼睛。苏大附属理想眼科医院眼表及角膜病科主任赵庆亮反映,现在,长期低头看手机已是一种广泛性的社会行为。他告诉记者,长时间看手机,首先会直接影响视力,导致近视及度数加深。同时,目不转睛盯着手机屏幕看,会使泪液蒸发增多,对眼球表面的泪膜层造成伤害,引发干眼症。“特别是在玩游戏的时候,屏幕上光影闪烁,对双目造成的刺激更为持续和强烈,可出现眼疲劳、干涩、刺痒等不适症状。”赵庆亮强调,尤其儿童青少年更应注意,不仅影响视觉发育,还可能导致孩子不停眨眼,患上儿童多瞬症。
此外,“低头族”一定要警惕慢性结膜炎的侵袭。专家解释,长时间保持低头姿势,可致血液集中流向眼部,导致结膜血管充血,眼睑部位同样容易遭受影响。“最开始,眼角可能会发红、结痂;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慢性结膜炎。”赵庆亮称,这种眼部的慢性病变常为双侧性,有时非常顽固,久治不愈,即便症状经治疗得到缓解,也极易复发。
专家建议:
因此,专家提醒市民应从生活点滴做好预防。比如,看手机的时间切勿超过半小时。“在手机上看电影,不妨把影片分成3-4个段落,每个段落的间隙可休息10分钟,用远眺来调节视力。”
高中生用智能手机
弊大于利
有多少高中生在使用智能手机?记者也在我市多所高中校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据我观察,全班45人中,用智能手机的学生人数起码超过30人。”某四星级高中的一位语文老师说。在另一所三星级高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更惊人,“只有极个别学生是家长禁止其使用手机,其余都有手机,非智能手机学生是不会拿出来,因为觉得没面子,所以其实几乎人人在用智能机。”某班的班主任说。
多数老师认为学生用智能手机的弊大于利。市五中的优秀班主任李孝杰告诉记者,在学校,通过家委会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还是可控的,但回家以后,智能手机产生的负面影响就比较大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控力还是比较差的,而且与电脑相比,手机上网没有限制的,上一些不好网站,打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因为有智能手机,学生抄作业太容易了,拍个照传到群就行了。还有的学生边做作业,边玩手机,上网聊天啦,看小说呀,高中学业压力本来就大,搞得每天都很晚睡觉,又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效率很低。”
而心理老师也表示,随着QQ、微信等聊天工具的普及,本来就是独生子女为主的学生过多依赖智能手机交流,就呈现出“宅”(更严重的如自闭)、自我中心、社交能力弱等问题,“个别极端的,会沉迷虚拟空间,出现社会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
但也有老师认为,智能手机被视为洪水猛兽并不公平,“手机只是替罪羊”市一中语文老师蒋涛说,在他看来玩手机是一些同学舒缓压力的通道,越是在学习上找不到乐趣或成就感的孩子,通常也越需要这种通道。学校、老师、家长要引导孩子找到更健康的“通道”,比如运动、阅读等等爱好。“客观地讲,智能手机里有很好的词典,可以百度,有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如果好好利用,是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压力的。学生们还可以通过QQ群和老师、同学在线讨论一些学习的内容,所以对于学习习惯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智能手机会让他如虎添翼,不断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蒋老师还用QQ打了比方,“当年很多单位都把它作为娱乐软件,甚至禁止员工使用的;现在呢,它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作软件了,这是大势所趋。”
过多使用智能手机,会不会导致思维能力、创新和想象能力的退化?对于记者的问题,蒋涛老师认为中国学生创新和思维能力的退化,其实不能主要归因于电子产品,“还是教育与时代的脱节,到了如今,我们的老师能不能教给孩子百度上查不到的东西?能不能布置在百度上找不到答案、体现个性和独创性的作业?老师已经不能垄断知识了,那么教育要带给学生的是什么?我想老师举着参考书读,学生埋头记笔记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