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
行针刺纹眼线患者干眼症首次发病年龄为31~55(平均43.5)岁,而未纹眼线的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为45~62(平均54.3)岁,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针刺纹眼线患者发病距纹眼线之间时间间隔5~19(平均13.4)a,其中1例为5a,其发病年龄为52岁。纹眼线患者BUT为1~6(平均2.4)s,而未纹眼线患者BUT为1~5(平均2.1)s,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5)。两组患者泪河高度均<0.3mm。纹眼线患者ShirmerⅠ为2~13(平均5.2)mm/5min,未纹眼线组患者ShirmerⅠ为1~12(平均4.9)mm/5min,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ShirmerⅡ结果均>10mm/5min。所行的结膜印迹细胞检查,纹眼线组及未纹眼线组患者均为正常的≤Ⅱ级。
3讨论
自上世纪70年代起,现代的美容热将纹身技术与现代科技、医学技术、容貌美学等融为一体,产生了纹眼线术。它是在眼睛原有的形态基础上,利用现代美容手段掩盖瑕疵、去除缺陷、扬长避短,创造出理想的眼的形态,以达到增强其局部美感和容貌整体之美。纹眼线实质上是一种创伤性皮肤着色术,其操作过程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用驱动手柄将各种色素注入到睫毛之间或长出睫毛的附近,达到染色效果。常用于纹眼线的色素为炭颗粒,其损伤小,但是皮下注射后与其他的纹身相同,有色素扩散的趋势[3]。另外,有动物实验表明纹身后早期颜料的颗粒可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如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附壁,吞噬细胞吞噬色素颗粒等[4]。
正常人的泪膜从外向内分别由脂质层、水样层和黏蛋白层构成。由睑板腺和Zeis腺分泌的脂质层可减少泪液水样层的蒸发,由结膜及角膜上皮细胞生成的黏蛋白层可有利于水样层的附着,因此角膜、结膜、睑板腺任何一种组织产生病变均会导致干眼症的发生。临床上人们将泪膜破裂时间异常(<10s)的患者,按照泪液流量正常与否将干眼症分为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及泪液蒸发过强性干眼症。其中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又可分为Sjgren综合征和非Sjgren综合征,其特点为因局部或全身结缔组织病变导致的泪液生成不足而引起的病变。泪液蒸发过强性干眼症病因有睑板腺疾病、暴露等,虽然泪液分泌正常,但是蒸发过强从而导致病变。干眼症好发于中老年人[5],临床表现颇不一致。常见症状有两眼烧灼感、痒、异物感、刺痛、干涩、畏光、眼疲劳、眼红等。症状每天下午加重,在低湿度的空气中容易产生症状。看电视或专心阅读时减少眨眼率会增加泪液蒸发而加重症状。患者会非常不适,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对于干眼症应及时进行治疗。纹眼线的色素颗粒虽然无毒,但是长期存留于眼睑组织内,亦会引起慢性炎症。同时,由于其中的色素颗粒有扩散趋势,而眼睑的皮下组织疏松,使得色素颗粒扩散至睑板腺附近成为可能。当其侵及睑板腺,并在附近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后,必定会损伤睑板腺的正常功能,而引起干眼症。本文中纹眼线组患者均可见色素颗粒的扩散,甚至可接近眼睑睑缘的后唇,并有部分患者伴有后唇的毛细血管扩张。
在本文中,两组患者的BUT,Shirmer试验以及结膜印迹细胞检查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这说明纹眼线对于初发期干眼症的发病程度并无明显影响,这也可能说明常见的老年性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也与睑板腺的慢性炎症有关。但是纹眼线组患者的干眼症发病年龄与未纹眼线组有着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且纹眼线组的干眼症发病通常在纹眼线10a之后,因此可以认为纹眼线可以使干眼症的发病年龄提前。其中1例患者在纹眼线后5a发病,但该患者发病时已经52岁,已接近了对照组干眼症发病的平均年龄54.3岁,因此可以认为该病例干眼症的发生与年龄亦有关系,从而导致纹眼线后仅5a就发生了干眼症。
虽然除了发病年龄以外,纹眼线对于初发的干眼症无显著的影响,但是其所导致的慢性炎症对于干眼症的病程及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Tsai RJ, Tseng SC. Human allorgraft transplantation for corneal surface reconstruction. Cornea 1994;13(5):389400
2吴洁,刘先宁,朱秀萍.印迹细胞检查在干眼病治疗中的定量检测.国际眼科杂志2004;4(1):145147
3葛坚.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27
4林茂昌.现代眼部整形美容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7:550551
5潘兰兰,贾卉.中老年干眼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06;6(5):12031206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