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医院“ICU护士粗暴护理患儿”事件日前引发公众强烈关注。虽然相关责任人已被处理,但划在原本就已脆弱的医患关系上的这道新“伤口”,仍需各方努力“缝合”。
护士粗暴对待重症患儿的事实,已足够让人气愤。对这类极端行为,理应严肃处理、进行谴责。但在原始监控视频被放到网上之后,一些人为博取眼球,加上“情绪化的旁白”“娱乐化的配音”,甚至将原始视频有意加工制作成GIF动画加速播放,恐怕用“粗暴”来形容也不为过。而网上一屏屏夹杂着各种情绪的诅咒责骂,又与“连扇耳光”何异?“害群之马”固然可恨,“一棒子打翻一船人”也不可取,这无疑是给医患关系的伤口上“撒盐”。
在“粗暴护理患儿”事件中,因个别人行为不当引发的“行业形象危机”, “非黑即白”并非成熟的舆论生态,大多数医护人员也是具有仁爱之心和职业精神的。5月29日,贵阳一民办幼儿园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51名孩子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就有许多孩子被送到贵州省人民医院。正在经受舆论“煎熬”的护士们当即投入到紧张救治中,直到最后一个孩子恢复健康。据了解,贵州省人民医院还曾派出护士参与汶川大地震等一线抗震救灾工作。
当然,走向偏激的舆论,往往夹杂着对医疗资源不公、医患博弈能力不对称的不满,以及对良好医疗环境的期盼。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完善顶层设计。然而,仅就重建医患关系和公众信任而言,需要医者仁心,更要舆论公心。“唇枪舌剑”和“手术刀”频频过招,恐怕只会两败俱伤。毕竟,没人希望看到一个“人人不想当医生,人人不愿当护士”的结果。面对又一道被撕开的医患关系“伤口”,努力“缝合”还是只管“撒盐”,需要每个人作出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