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1岁,因出生后右眼内斜2014年2月1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就诊。足月剖宫产,既往无特殊病史。全身体检发现右手大鱼际肌肉萎缩,肌力4级,弱于对侧(图1),脊柱向右侧弯。检查:右眼第一眼位时上睑遮盖角膜缘约3 mm,睑裂较左眼略小,向右侧水平方向注视时睑裂变大,高度约为7 mm,内转时睑裂高度约为4 mm并伴眼球后退(图2)。代偿头位脸部向左偏斜。余双眼检查无异常,视力1.0。
脊柱X射线检查:胸椎和腰椎正侧位可见胸腰段交界处脊柱右弯,胸腰段以T11~L1椎体为中心呈“S”形扭曲;L1椎体右半部缺如,左半部呈三角状并与T12相连(图3)。颅脑MRI示:T2WI矢状位见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下移至颈部上缘椎管内1.5 cm,延髓略受压向前下方移位,齿状突位于钱氏线上1.1 cm,寰齿间隙异常增宽,伴周围异常低信号区,颈段脊髓中央管呈喇叭样异常扩张,平C7水平,脊髓中央管内可见片状稍高信号影,提示脑部先天发育畸形,符合Chiari-I型畸形(图4)。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Duane桡骨线综合征(Duane radial ray syndrome,DRRS)合并Chiari-I型畸形。
讨论
DRRS是一种伴桡侧列异常的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Duane's retraction syndrome,DRS),临床少见,伴发其他系统畸形者罕见。本研究首次报道DRRS合并ChiariI型畸形者1例,并对2种疾病的关系及机制进行探讨。
DRRS1977年首先被0kihiro等发现并描述,又称Okihiro综合征。除DRS表现外,DRRS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桡骨线发育不全及其他畸形,包括大鱼际肌发育不全、桡骨和前臂发育不全、脊髓和脊柱畸形、外耳畸形、听力障碍、心脏及肾脏异常等。本例患者眼部临床表现为右眼外转受限,内转时眼球后退、睑裂变窄并伴有眼球快速上转现象,符合Huber分类的DRS I型表现,结合其大鱼际肌肉萎缩、脊柱侧弯畸形,诊断为DRRS。
Arnold-Chiari畸形是于1891年首次报道的以颅后窝容积缩小、小脑扁桃体向下进入椎管腔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颅脑MRI显示矢状位小脑扁桃体下疝5 mm以上可确诊本病及其伴发的脊髓空洞:本例患者颅脑MRI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骨大孔下方长达15 mm,符合Chiari-I型畸形诊断。国内外有2例DRS伴Chiari-I型畸形的病例报道,分别为Yamanouchi等发现的1例13岁女性患儿和Prats等发现的1例14岁女性患儿。
本例患儿诊断为DRRS合并Chiari-I型畸形,目前尚未见报道,可能是先天性脑干颅神经核和/或颅神经本身发育异常所致,推测2种疾病在胚胎发育早期,即妊娠第24周以前发生。一方面,DRS的病因与遗传、解剖结构、孕期官内受侵袭以及矛盾性神经支配有关。目前,DRS确定的基因位点仅有2q31上的DURS2,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Hickey等对DRS患者尸检发现外展神经及相应的脑桥运动神经元缺失,但外展神经发育缺陷并非其唯一病因,肌肉缺乏正常神经支配,也可造成影响,Yuksel等认为外展神经缺陷时可由动眼神经代替其存在。Daniel等则认为在胚胎早期(妊娠21~25 d),不恰当的神经支配发生了异常的修复过程,即无论是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可能都参与了颅神经及眼部肌肉的发育过程。
另一方面,中胚层缺陷导致胚胎枕节发育不良,后颅窝狭小不能容纳正常发育的后脑。发生在妊娠第14~24周神经管闭合过程的异常使胚胎脑室系统扩张不理想,也可能导致Chiari-I型畸形发生。神经管在胚胎发育的第25~27天才可完全形成,在此期间的任何异常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本病易误诊为外展神经麻痹,与DRS不同的是,外展神经麻痹时眼球内转运动相对正常,表现为内斜视,保持辐辏功能,常有确切发病时间,但内转时无眼球后退、眼球快速上转或下转现象。为明确鉴别诊断应详细询问相关病史及家族史,完善眼部检查的同时也应注意全身检查,必要时与神经外科及影像科等相关科室会诊综合治疗。
文献来源:刘璐,杨洁,樊宁,等. Duane桡骨线综合征伴Chiari-I型畸形一例.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2):140-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