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出台急诊新规 各方呼吁尽快配套相关政策措施
先救人后交费开始“试水”
“进入急诊的患者,情况大都很特殊,有的身上甚至没有一分钱。如果可以先治疗后付费,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福音。”提到急诊,白银市货车司机李广忠接连感叹。2009年元旦,李广忠驾车在109国道遭遇车祸,被120急救车送至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在本人处于昏迷状态,且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医院及时对他进行了救治。
记者了解到,《甘肃省急诊预检分诊及接诊管理制度(暂行)》规定,对危重急诊患者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对“三无”病人及时报告医院医务处(科)或总值班,通知相关医生接诊并由首诊医生开通“三无病人绿色通道审批卡”。相应的,也制定出四级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用以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级。
尽管《甘肃省急诊预检分诊及接诊管理制度(暂行)》尚在试行阶段,但其规定获得外界一致认可。有患者认为,此举不仅方便患者,避免延误病情,而且可缓解医患矛盾。为确保该制度的顺利实施,甘肃省卫生厅要求院前120须加快信息传输终端建设,并与各医院信息共享。急诊预检分诊工作须配备有3~5年工作经验的高年资急诊护士担任,必须熟悉分诊标准、遵循4级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立即完成分诊、病情判断、通知首诊医师接诊等工作。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务科科长吴珠明表示,救死扶伤是医院应尽的义务,对于急诊“先诊疗后付费”,院方是支持的。
然而,对于有些医院来说,该项举措的实施也面临着各种“逃单”“挂账”的风险。
“无主患者”让医院很无奈
记者在省妇幼保健院见到一张欠条,欠款人为兰州市红古区的孙某。
据了解,孙某的妻子在生产时不幸大出血离开人世,而刚出生的孩子由于缺氧被紧急送往省妇幼保健院进行救治。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照料,孩子逐渐康复,符合出院条件,可孩子的父亲却始终不愿接走孩子。医院最终通过辖区派出所协调才将孩子的父亲孙某找来。孙某表示,手头没那么多钱支付医药费。最终,他欠下医院1万多元钱后带走了孩子。
还有医院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有父母将患病的孩子放在门诊大厅后迅速离开,保安发现后将孩子送至相关科室治疗。治疗期间,孩子的奶粉钱都是大伙凑钱在买。治好后,孩子的家人会突然出现,要求抱走孩子。但说到费用,孩子的家人只说“没有”。
吴珠明表示,遇到这样的情况,医院也很无奈。他提供的数据显示,省妇幼保健院每年大约有400多名患者因各种原因拖欠医药费,其中大多数无法追缴。
记者在兰大二院采访时,急诊科里就住着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他在这里已经住了一个多月了。1个月前他被120急救车送来时疑似脑梗,背部有大面积褥疮。老人身无分文,医院得知老人有两个孩子,却都无法联系。“从上厕所到吃饭都是我们管,他身上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医护人员捐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培武说道,今年至今,兰州市救助站确认身份后接走了2位患者。其他的“三无”(无身份证明,无责任承担机构,无抢救治疗经费)患者基本都是治好后自行离开的。过去,仅急诊科每年为“三无”患者垫付的经费在30万元左右。但急诊救人又是他们的天职,无法懈怠。
业内人士表示,出台“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对于城市综合医院大医院来说,前来就诊的患者比较复杂,出现拖欠医药费的可能性比较大。解决“三无”患者就诊,不能单方面将责任推给医院,医院仅仅是救助的一个环节,这需要民政、社保等多环节联动。
吴珠明表示,急诊“先诊疗后计费”对于患者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要全面推广,国家政策一定要跟上,资金要衔接上。
只有政策配套才能走得更远
记者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了解到,该院目前已经施行急诊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模式。
但还有一个因素制约着急诊“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就是医院的信息系统目前无法识别提前没有缴费患者的信息,急诊科的相关检查无法第一时间进行。针对这一情况,兰大二院急诊科的做法是开辟绿色通道。心肌梗,心衰,呼吸衰竭,外伤,脑出血等六种疾病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后,可以开辟绿色通道,经当班医生和抢救组长认定后签字,可先行救治。而且医院将急诊患者分为4级,1、2级患者直接进抢救室,无需先行付费。
李培武表示,对于“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各个医院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另外,对于医院普遍担忧的“三无”患者逃欠费问题,李培武表示,各大医院最头疼的问题将来可能有所突破。李培武最近参与讨论《紧急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这份国家层面的文件目前尚在征求专家意见和讨论环节,希望不久以后可以实施。李培武说,将来这份文件出台后,将有效缓解“三无”患者逃欠费问题。这份文件将对急诊多病种诊疗流程作出严格规范,按照流程规范治疗后,若患者无力支付相应医药费用,医院则可以申请相应补偿。
日前,甘肃省卫生厅出台了《甘肃省急诊预检分诊及接诊管理制度(暂行)》,要求各医院急诊科在5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处置,医生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对危重急诊患者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
这一新的制度显示,医院对急诊病人的救治将是一种强制行为,同时,医院也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压力。那么,面临新的压力医院该如何解决?新的急诊管理制度又怎样才能有效运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