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明确“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的总体方向,围绕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和鼓励社会办医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为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要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重点是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主体地位,承担全国医院90%左右的总服务量,公立医院改革已经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医改难点。根据《决定》关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今后,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推进。
一是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医院理事会等多种形式法人治理结构,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宏观管理和提供服务。
二是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重点是改革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模式,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城乡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制度,健全内部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三是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重点是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积极构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四是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要解决长期以来医药价格倒挂问题,把药价降下来、服务价格适当升上去,关键在于建立科学补偿机制。
鼓励社会办医,对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意义重大。在医疗服务业越来越成为社会投资重点领域之一的形势下,将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多交给社会和市场,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履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责任。《决定》的改革导向主要分为3部分。
一是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改善执业环境,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政策,对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医疗机构给予倾斜支持。特别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
二是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拓展新兴健康服务业,创新服务组织,适应居民对医疗康复、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健康咨询、美容整形、健身养生等服务需求。同时,允许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近期要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支持社会资本采取合作、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增强公立医院服务活力。
三是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支持和规范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政府通过链接医保等购买服务的制度,促进基本医疗服务的有序竞争和多元参与,提高质量和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