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脸部审美的标准
脸部的审美,主要是指脸部五官的比例是否协调,而中国古代画家画人像时总结出来的“三庭五眼”的精辟概念即定义了面部的标准比例关系,国际上通称为面容的“黄金分割”——1:0.618。
脸部的定义:脸部是由覆盖在面部骨骼的表面的面部肌肉形成的外观。
脸部的位置:脸部五官的位置重要的是互相的比例关系,“三庭”是指将面部纵向分为三个部分:上庭、中庭、下庭。上庭是指从发际线至眉线,中庭是从眉线至鼻底线,下庭指从鼻底线至颏底线。如果“三庭”正好是长度相等的3等分,这样的面部纵向的比例关系就是最好的。
“五眼”
是指以自己的一只眼睛的长度为衡量单位,在面部横向分5等份。
“三点一线”
是指眉头、内眼角、鼻翼三点构成一垂直直线。
“四高三低”
是指作一条垂直的通过额部-鼻尖-人中-下巴的轴线,在这条垂直线上,“四高”即额部、鼻尖。、唇珠、下巴尖。“三低”是两个眼睛之间,鼻额交界处必须是凹陷的;在唇珠的上方,人中沟是凹陷的,美女的人中沟都很深,人中脊明显;下唇的下方,有一个小小的凹陷,共3个凹陷。
脸部的类型有纵向和横向分类
纵向分类
上庭长:中庭和下庭长度相等,而上庭略长,即额头偏长。
上庭短:中庭和下庭长度相等,而上庭略短。
中庭长:上庭和下庭的长度相等,而中庭偏长,即鼻子较长。
中庭短:上庭和下庭的长度相等,而中庭偏短。
下庭长:中庭和上庭长度基本相等,下庭长度偏长,即下巴略长。
下庭短:中庭和上庭长度基本相等,下庭长度偏短,即下巴略短。
横向分类——两眼距离远、两眼距离近。
脸部的修饰
上庭长:运用阴影色在前发际线的边缘,利用深色色性产生收缩、后退的原理,使额部显得缩短。另外也可以采用留刘海的方式。
上庭短:吹高前发,将额头露出来。
中庭长:鼻头略长者可用阴影色或颊红色从鼻中隔向上晕染,只要颜色使用得当,就可以产生缩短鼻尖的感觉。
中庭短:矫正的方法是将提亮色从眉心晕染至鼻头,过短的鼻型还可以一直拉至鼻中隔,鼻侧影从鼻翼一直延伸至眉头并且互相链接,在鼻梁处可用高光色提亮。下庭长:用阴影色在下巴底部及两侧从下向上晕染,使之产生收缩的感觉。
下庭短:将提亮色集中在下巴尖端,靠近底部色度浅,向上与基础底色相柔和,利用人们的视错觉,产生延长下巴长度的效果。两眼距离远:画眼线和眼影时尽量向内眼角描画。眉头距离不要处理得太远。两眼距离近:眼线和眼影尽量向外眼角延伸,内眼角尽量忽略。眉头不要处理得太近。
中国古代曾形象地用几个字来表示人的脸型
田、国、甲、由、申、风、福。
“田”字脸,即指圆脸;“国”字脸,脸长,像长方形,俗称马脸;“甲”字脸,像鹅蛋,又叫鹅蛋脸,唐代的美女多为这种脸型;“由”字脸,上面小,下面大,近似三角形;“申”字脸,也叫橄榄脸,这种脸下巴尖,脑门尖,颧骨大;“风”字脸,下面大,上面窄,像梯形;“福”字脸,颧骨高,下颌高,脑门高,鼻子凹,眼睛凹,是多角脸。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