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术切口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手术切口的位置,可位于角膜上,也可位于角巩膜缘上,或位于巩膜上,临床上有大量的研究说明,切口位置的不同,可明显地影响到手术后散光,特别是手术后角膜散光。其规律是:切口的位置愈接近角膜中心,对中心角膜曲率半径的影响越大,可能导致较大的手术后角膜散光。由于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切口多位于上方,使这种手术后角膜散光常常表现为顺规性角膜散光。位于巩膜上的切口,对中央角膜曲率半径的影响较小,切口愈接近赤道部,引起顺规性手术后角 膜散光的机会越少。但当切口愈靠近后部时,可能引起手术中出血的机会愈多。另外,巩膜切口愈合后,切口的张力可能较小,如手术切口选在角巩膜缘后4—5mm或更远的巩膜上,手术一段时间后,可表现出逆规性角膜散光,其机制尚不清楚。逆规性角膜散光更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为顺规性角膜散光不仅较容易矫正,而且,在患者不戴眼镜矫正的情况下,也可较舒服的近距离工作或阅读,但是,逆规性角膜散光的患者,在患者不戴眼镜矫正的情况下,则不能较舒服的近距离工作或阅读(临床上,一般将切口选在角巩膜缘后2~3mm的巩膜上)。
2)切口的大小过大的切口,可能会导致较大的手术后角膜散光,其原因如下:①手术切口较大,切口愈合后的张力较小。②作切口过程中出血的机会较多,因选用电凝止血而造成组织收缩,较大的手术切口,增加了缝合切口等操作中产生错误的机会。③较大的手术切口本身,对角膜曲率影响较大等。总体上,由于白内障现代囊外术的手术切口较大,引起的散光一般也较多,作者曾经总结白内障囊外手术(ECCE)后的散光度数平均为5D。另外,不同形状的手术切口,对角膜曲率,眼球形状的影响不同,因此,对手术后散光的影响也不同:如手术后可产生切口错位,张力过小的手术切口,可能会引起较大的手术后散光。反之,如切口的构型可以稳定眼球形状,对角膜曲率的影响很小,则导致较大的手术后散光的机会较少。多平面的切口缝合时,如未能将切口的内口缝合,则可增加产生手术后散光的机会。还有切口的缝合也与散光有很大的关系,缝线力度是否均匀、过大或过小,都会引起角膜变形而导致散光增加。因此手术后要减少散光的出现,术后应该尽量保持术前眼球的形态,以减少术后散光的形成。
来源:国际眼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