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性视网膜脱离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一种严重类型[1]。可引起大范围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视力。我们回顾性分析从1995年至1997年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证实的15只泡性视网膜脱离眼临床资料及氩激光治疗的结果,以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特点以及氩激光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4例患者15只眼,均未作过手术治疗。男性10例,女性4例,1例双眼患病。单眼患病中,左眼7只,右眼8只。年龄最小29岁,最大52岁,平均40.5岁。3例曾有过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史。1例因视网膜下有纤维素样渗出被误诊为葡萄膜炎,持续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3个月无好转,后经FFA检查证实为本病。发病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5个月。视力检查:0.02~0.05者4只眼,0.06~0.1者8只眼,0.12~0.3者3只眼。所有患者经眼底检查拟诊泡性视网膜脱离后,进一步作FFA检查证实。FFA提示后极部黄斑区及周围多个渗漏灶者11只眼,单个渗漏灶者4只眼,9只眼下方视网膜球形脱离累及黄斑区,另外5只眼未累及黄斑区。
一旦确诊为本病后即给予氩离子蓝绿激光治疗,光斑大小100~200 μm,光凝时间0.2~0.25 s,能量160~280 mW。光凝1次者6只眼,2次者9只眼。2次光凝间隔时间3~4周,光凝治疗后最初1个月,每周用直接检眼镜或前置镜观察眼底一次,9只眼在3周后随着视网膜下积液逐渐吸收,显露出后极部下方渗漏灶及时给予再次光凝治疗。
2 结果
光凝后约3周左右,视网膜下积液开始逐渐吸收,6只眼在光凝后2个月视网膜复位,5只眼视网膜复位在光凝后2.5~3个月,2只眼在光凝后4个月视网膜复位,另有2只眼在光凝后5个月视网膜才复位。视力恢复到0.08~0.1者4只眼,0.2~0.4者5只眼,0.5~0.7者6只眼。待视网膜复位后重复FFA检查渗漏点消失。
3 讨论
泡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渗出性视网膜脱离[2,3]。因既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渗漏点的特征,又有视网膜脱离等表现,易于误诊失去有利治疗机会。FFA检查泡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区或黄斑区周围有多个渗漏灶而且伴有随体位改变的球形视网膜脱离等特点有利于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鉴别。
在治疗上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无效甚至会加重该病发展[4,5]。光凝治疗对泡性视网膜脱离具有独特优点,尤其在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尚未影响到黄斑区时,在FFA指导下及时对渗漏灶进行激光凝固术,可使渗漏灶封闭后视网膜下的积液较快吸收。但是一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累及到黄斑区会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组患者中有9只眼在光凝后3周,由于视网膜下积液部分吸收,使原来被脱离视网膜隐蔽遮盖的渗漏灶显露出来,经及时补充光凝治疗后达到满意效果。手术治疗曾有过分歧,有人认为手术会促使泡性视网膜脱离发展,随着现代手术方法进展,改变了这种说法。在失去光凝治疗条件下,可通过手术使视网膜复位,同时进行眼内光凝,同样可获得良好预后。总之对泡性视网膜脱离治疗,首先考虑是光凝治疗。 来源:久久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