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晶状体
晶状体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和玻璃体,主要通过无氧糖酵解途径来获取能量。晶状体囊在代谢转运方面起重要作用,当晶状体囊受损或房水代谢变化时,晶状体将发生混浊,形成白内障。
晶状体是眼屈光介质的重要部分,相当于约19D的凸透镜,具有独特的屈光通透和折射功能,且可滤去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晶状体悬韧带源于睫状体的冠部和平坦部,附着在晶状体赤道部周围的前、后囊上,通过睫状肌的舒缩,共同完成眼的调节功能。
七、玻璃体
玻璃体是眼屈光介质的组成部分,并对晶状体、视网膜等周围组织有支持、减震和代谢作用。玻璃体主要成分是水(占99%)和胶质,胶质的主要结构成分是呈细纤维网支架的Ⅱ型胶原和交织于其间的透明质酸粘多糖。正常状况下,玻璃体呈凝胶状态,代谢缓慢,不能再生,具有塑形性、粘弹性和抗压缩性。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的胶原纤维支架结构塌陷或收缩,玻璃体液化。
八、视网膜
RPE虽然是一单层结构,却具有多种复杂的生理生化功能,包括:维生素A的转运和代谢、药物解毒、合成黑色素和细胞外基质,在视网膜外层与脉络膜之间选择性转送营养和代谢物质,吞噬并消化光感受器外节脱落的膜盘,起到光感受器活动的色素屏障等环境维持作用。RPE间的紧密连接,可阻止脉络膜血管正常漏出液中大分子物质进入视网膜,即血-视网膜外屏障(视网膜-脉络膜屏障)作用。此外,RPE亦促进视网膜与脉络膜的解剖粘着。
视网膜中的胶质细胞-Müller细胞,贯穿神经感觉层,其纤维从外界膜纵向伸展到内界膜,对视网膜起到结构支持和代谢营养等作用。
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由三个神经元传递,即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轴突,即神经纤维沿视路将视信息传递到视中枢,形成视觉。光感受器是视网膜上的第一级神经元,分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和无色视觉,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和色觉。视锥细胞约700万个,主要集中在黄斑区。在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此区神经元的传递又呈单线连接,因此视力非常敏锐。当黄斑区病变时,视力明显下降。离开中心凹后,视锥细胞密度即显著降低。视杆细胞在中心凹处缺乏,距中心凹0.13mm处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在5mm左右视杆细胞最多,再向周边又逐渐减少。当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时,视杆细胞受损,发生夜盲。视盘是神经纤维聚合组成视神经的始端,没有光感受器细胞,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表现为生理盲点。每个光感受器细胞外节内只有一种感光色素。视杆细胞外节所含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rhodopsin),是由顺-视黄醛和视蛋白相结合而成,其光化学循环见表2-2。在暗处,视紫红质的再合成,能提高视网膜对暗光的敏感性。
视锥细胞含3种色觉感光色素:视紫蓝质(iodopsin)、视紫质、视青质,亦由另一种维生素A醛及视蛋白合成,在光的作用下起色觉作用。所以,色觉是眼在明亮处视锥细胞的功能。黄斑部色觉敏感度最高,远离黄斑则色觉敏感度降低,周边部视网膜几乎无色觉,这与视网膜视锥细胞的分布相一致。
解释色觉理论的学说很多,目前公认,在视网膜水平上是Young-Helmholtz三原色学说,正常色觉者在视锥细胞中有感受三种波长光——长波(570nm)、中波(540nm)、短波(440nm)的感光色素,即对应为红、绿、蓝三原色。每一种感光色素主要对一种原色光发生兴奋,而对其余两种原色仅发生程度不等的较弱反应。例如在红色的作用下,感红光色素发生兴奋,感绿色光色素有弱的兴奋,感蓝色光色素兴奋更弱,因此构成色彩缤纷的色觉功能。如果视锥细胞中缺少某一种感光色素,则发生色觉障碍。
来源:互联网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