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眼睛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然而越来越多人发现,自己的这扇窗变得越来越模糊。北京大学发布的《公民健康视觉报告》显示,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比例已经超过70%,就连小学生近视率都达到了40%。护眼,是一生都要关注的大事,必须从小做起。
视觉发育有三个阶段
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呵护眼睛,从小做起”。从哇哇坠地那刻起,我们就要开始保护双眼,拥有一双“好眼睛”不是生来就一步到位,而是逐渐发展完善的,先来看看视觉发育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生儿~6个月。新生儿有视觉能力,但看不太清楚。宝贝1个月时可以看清眼前20厘米左右的物体;3个月形成注视能力,眼球可以自由活动;6个月形成双眼视觉,具有判断距离和深度的能力。
从出生后到6个月是视觉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宝宝从最初只能分辨黑白色,到逐渐能分辨红黄蓝等颜色,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给宝宝看一些黑白对比强烈或色彩鲜明的图片,促进宝宝脑部视觉区域的发育。
第二阶段:6个月~3岁。1岁的孩子已形成相对完善的视觉功能,视力在0.2左右;3岁的小朋友基本可以学会查视力表,家长可以定期给小朋友检查视力。这个阶段可以让宝宝多玩一些几何图形的玩具,说说玩具的形状和颜色,增强立体视觉等功能。
第三阶段:3岁以上。3岁的孩子平均视力为0.5;4~5岁平均视力为0.6;6~7岁平均视力为0.7;7岁以上平均视力为0.8以上。此时,应注意防止孩子出现弱视和屈光不正。
影响孩子视力的“拦路虎”
影响孩子视力发展有两个“拦路虎”:弱视和屈光不正。
弱视:矫正视力低于上述同龄儿童平均水平;或两个眼睛的最佳矫正视力相差较多时,较差的那个眼睛就是弱视。矫正视力是指经过验光后能达到的视力。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视力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时,应到医院眼科先散瞳验光,看看度数是否正常,而不用特别着急立刻开始治疗弱视。
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这些都算是屈光不正,简单来说,就是眼睛度数超出正常范围就算屈光不正。对比弱视,屈光不正是指戴上眼镜,视力能被矫正到正常,而弱视却不能。
刚出生时,由于眼球小,一般都是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眼球不断长大,逐渐向正常视力发展,这时由于遗传、环境、用眼习惯等因素,有些小朋友可能会过早地发生近视。如果只是普通近视倒没多大问题,如果近视发生得过早、没控制好,就很容易变成高度近视,会使眼球变长,视网膜变薄,不仅可能导致失明,还会导致发生视网膜脱落和青光眼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十几倍。
每周保证10小时户外活动
为了尽量避免将来变成高度近视,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眼睛。很多家长会问,什么方法能防止近视呢?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在户外待2小时或一周10小时,就能起到比较好的预防近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