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会: 1. 治疗前,一定要让患者全面详细了解治疗的全过程以及OK镜治疗近视的特点,同时也要了解患者的期望值和隐性隐形眼镜配戴史,以便医患双方达成共识,这是治疗成功的第一步。
2. 仔细进行眼部健康检查,排除配戴隐形眼镜禁忌症。对于一些轻度的眼部炎症和干眼患者,主觉症状不明显,可在矫正同时进行治疗,并严密观察,以防在矫正过程加重而使矫正被迫终止。
3. 验光是检测屈光变化的重要手段。治疗前,要检测裸眼视力、电脑验光、主觉验光、角膜曲率计测角膜散光,从而详细分析患者的屈光状况,为选择何种类型镜片提供必要的依据。矫治开始后,由于角膜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电脑验光已不能客观和合理地表达屈光状况的变化,经常表现出过高的近视(1—3D)和过高的散光(0.5D—0.6D),有时各数据还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只能以检影为参考,而规范的主觉验光则成为检测屈光变化的最可靠指标。我们可根据主觉验光的结果对镜片或配戴方式进行相应调整。
4. 角膜地形图是矫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治疗前,我们可根据角膜地形图来分析角膜表面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预测。如角膜中央曲率半径与周边曲率半径差值越大,一般矫治效果就越好。当然,也有差值较小的患者,经试戴后度数下降很快,这可能与角膜可塑性有关。如角膜过陡(大于48D)或过平(小于38D),矫治效果都不佳。过陡的角膜,镜片定位非常困难,易造成偏位。过平的角膜,可塑的范围减小,可矫治的度数减少。同时,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的疗效较顺规散光差。这些情况都可根据角膜地形图进行预测。开始治疗后,如随访中发现近视或散光下降很快、散光增加、镜片活动情况改变和和镜片偏位等情况都应作角膜地形图检测,以了解角膜的变化情况,从而对镜片作出相应的改变,或调整配戴时间。
5. 试戴镜系统的应用分析。虽然通过眼部健康检查、验光、角膜曲率计、角膜直径和角膜地形图等的检测后,我们对角膜的大致情况有了了解,但镜片戴入眼睛后是否如我们所愿发挥作用呢?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应用试戴镜进行直观的观察,才有作出最后的选择。因为角膜地形图对周边角膜曲率的测量是不精确的,而周边角膜曲率对镜片的配戴定位和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同时,由于上睑对镜片的作用,如果上睑太紧,也会造成镜片的偏位或活动度太大。为此,我们必须加大镜片的直径或改变镜片的类型。以上这些情况我们都只有通过试戴镜的荧光评价才能发现,从而作出相应的处理。另外,不同的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也应选择不同类型的OK镜片,从而达到不同的矫治目的。总之,只有通过对试戴镜的荧光评价,再戴镜验光,才能最后得出镜片各项参数的精确值。
6. 追踪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有接受矫治的患者都必须定期随访。特别是第一个月内,这是逐渐适应和屈光度变化最快的时期,也是最危险的时期。如屈光度变化很大,或镜片失去压迫作用时,应及时换片,不然,容易造成镜片偏位,出现角膜变形和角膜散光,甚至近视反弹,严重者还会造成镜片嵌顿,
引起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几乎所有屈光度>-1.50D患者在矫治过程中都需要调整或更换镜片2~4副,并且,治疗完成后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配戴固定镜片,以维持矫治好的度数。因此,只有定期追踪随访,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至于造成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
7. 并发症
主要的并发症是角膜上皮染色和角膜可逆性散光增加或变化,各占47%和18%。出现角膜上皮染色的原因和处理如下:1、经常揉搓眼睛,使镜片摩擦角膜造成,可点用润滑液,减少摩擦,停止擦眼。 2、镜片清洁不干净,应彻底清洁甚至抛光后再使用。 3、镜片压迫过紧或配戴时间过长造成角膜上皮水肿脱落,可停戴几天或更换镜片。 4、感染,轻者可边治疗边矫治,重者,停戴治疗,痊愈后再继续矫治。5、轻度干眼,可适量使用人工泪液。而角膜可逆性散光增加或变化主要是由于镜片偏位或嵌顿造成角膜变形所致,可采取以下方法处理:1、更换镜片。2、如为夜戴患者因眼睑过紧或睡眠习惯(侧卧、仰卧)不同导致散光出现或加重,可改为白天配戴。
综上所述,只要进行规范的验配和矫治,充分利用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和试戴镜系列等所提供的信息,及时调整矫治方案,角膜塑型镜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有效、安全、无创性地矫治近视和散光,特别是对于十八周岁以下不能接受角膜激光手术治疗的青少年,用角膜塑型镜片来降低近视和散光的度数以及阻止它的进展,是行之有效的。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