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靶向性基因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基因防治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眼科也成为研究热点。要将质粒DNA分布于特定的细胞器、细胞核中,并插入特定的DNA位点,选择合适的基因运载体系是基因防治成功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病毒载体具有引起免疫反应、潜藏着重组病毒的危险等缺点。近来研究发现,直径在100?nm以下的纳米微粒有很好的细胞摄入效果,故成为新型的基因载体。利用纳米技术输送核苷酸具有以下优点:靶向性输送起到定位作用,保护核苷酸不被降解,提高细胞转染率等[24,25]。Reynolds等[26]实验发现,整合素靶向的纳米粒能特异并高效地与小鼠体内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结合,进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或坏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这给治疗眼部新生血管带来一种新方法。
3 结 语
靶向给药由于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正在成为药剂学及临床研究的热点,已在肿瘤治疗方面显示出较强的优势,在眼科的应用也已经取得很多令人鼓舞的成果,如药物的靶向缓释等。但靶向给药的研究还面临很多实质性的问题。影响药物分布和释药的因素很多,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涉及到药物本身的理化参数、载体的种类、制备的工艺及体内的pH值等;影响分布的因素有些尚在探索之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来提高药物在靶组织的利用度,提高TDDS对靶组织、靶细胞的特异性,使生物大分子更有效地在作用靶点释放,并进入靶细胞内,都是以后靶向给药研究的重点。虽然距离广泛的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广大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靶向给药在包括眼科在内的临床各科应用定会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三奇,连佳芳.靶向给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2):20172020.
[2] 唐海,刘宏飞,聂淑芳,等.国内靶向制剂的研究状况[J].药品评价,2004,1(4):302305.
[3] 徐颖,周世文.肝靶向载药缓释毫微粒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0,29(4):355357.
[4] 王春龙,陈如柳,朱梦秋,等.口服结肠靶向给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1997,32(1):13.
[5] 李筱荣,孙慧敏,袁佳琴.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基础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6):476480.
[6] Prajna NV, Ellwein LB, Selvaraj S, et al. The madurai intraocular lens study IV: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J]. Am J Ophthalmol, 2000, 130(3):304309.
[7] Wormstone IM.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a cell biological perspective[J]. Exp Eye Res, 2002, 74:337347.
[8] Tarsio JF, Kelleher P, Tarsio M, et al.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on lens capsules by 4197Xricin A immunoconjugate[J].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7, 23(2):260.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