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本组病例前囊口直径均大于4.5 mm,但仍然有相当的病例发生了前囊膜皱缩综合征。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前囊膜未行彻底抛光之前提下,前囊膜下残存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较已行前囊膜抛光患者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为多,只要前囊口直径小于人工晶体光学部直径(本组病例前囊膜撕囊口直径4.5~5.0 mm均小于人工晶体直径5.5 mm)。较多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就会与人工晶体前表面的生物材料相接触而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形成ACO,进而发生前囊膜皱缩。回顾性研究表明,术后30个月前囊膜皱缩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2.4%。前囊膜上排列的柱状细胞(A细胞)是ACO的原始细胞。Nishi等研究了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认为体内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间产生胞质移动是导致术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的原因,而导致胞质移动的物质基础是晶状体上皮细胞内的肌动蛋白丝[5];Hara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的ACO由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化来的纤维样细胞和胶原组成。而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体外不同的培养状况下可以转化为纤维细胞或Ⅳ型胶原[6]。这些研究为前囊膜皱缩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室依据。
从发病机制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在术中进行广泛而彻底的前囊膜下抛光,都会降低术后前囊膜皱缩的发生几率。两组病例中前囊膜皱缩综合征发生率,前囊膜抛光组为0.81%,前囊膜未抛光组为4.17%,两组病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前囊膜皱缩综合征的预防最主要在于以下几点:(1)术中彻底的前囊膜抛光,以清除前囊下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2)连续环形撕囊要做到位置居中,直径大于4.5 mm;(3)囊袋内一体式PMMA硬性人工晶体植入较软性人工晶体植入具有更好的抵抗囊袋收缩维持囊袋形状的能力;(4)术前彻底排除假性表皮剥脱综合征、葡萄膜炎、肌强直性营养不良、色素性视网膜炎等可能影响睫状小带病理性改变的相关性疾病。此类病例慎用人工晶体囊袋内固定方式,必要时使用囊袋张力环。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使众多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并大大提高了视觉质量。新的超乳技术层出不穷、人工晶体性能日新月异,但伴随而来的与之相关的新的并发症将是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前囊膜皱缩综合征作为一种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所特有的并发症,目前在治疗上仍然没有特效疗法,如YAG激光前囊放射状切开术只限于皱缩发生的早期;而晚期病例只能行人工晶体取出术或人工晶体重新固定术。前囊膜皱缩综合征重在预防,前囊膜下的彻底抛光、足够大的环形撕囊口以及合适的人工晶体选择是三大关键因素,其中前囊膜抛光是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Andrew L,Jack T,Teny KIM,et al.Ultrasonographic measurement of induced myopia associated with capaular bag distention syndrome.Am J Ophthalmol,2000,107:902-908.
2 Davison JA.Capsule contraction syndrome.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3(19):582-589.
3 林振德.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5-246.
4 Walkow T,Anders N,Pharn DT,et al.Causes of severe decentration and subluxation of intraocular lenses.Grael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1998,236:9-12.
5 Spang K,Rohrbach Jens M,Weidle Egon G.Complete occlusion of the anterior capsutar opening after intact capsulorhexis:clinicopathologic correlation.Am J Ophthalmol,1999,127:343-345.
6 姚克.复杂病例白内障手术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9-241.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