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敲大夫”这是眼下流行于各大医院里的一句口头禅。此间《江南时报》报道,近日,江苏省中医院一起因收费产生的医患纠纷引发了一场全院大讨论,令院领导压力陡增。无独有偶,北京几家医院领导近日也对医患纠纷与日俱增深感压力很大,纷纷表示要集体辞职。人们不禁再次把目光聚集到医患纠纷上,他们要问医患纠纷缘何愈演愈烈了?
近日,江苏省中医院一医务人员来到本报向记者倾诉该医院前不久发生的一起医患纠纷,这位医务人员说:“事情仅仅是病人家属对我院输血检查费有疑问引起的,最后却越闹越大,病人家属围堵有关医务人员达3个多小时,以致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并使个别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响。”“医院保卫人员现在几乎每天都是坐在火山口上,对于情绪激动的病人家属们,我们是打又不能、骂又不得。”江苏省中医院保卫处姜海良处长无奈地说。据介绍,对于个别病人家属对医护人员的粗暴行径,各医院通常采用的做法是息事宁人,让医生们顾全大局,大多数情况下还要掏出数额不小的精神损失费给病人家属们。
“现在病人家属不好说话,搞得我们不敢用新方法替病人看病,就怕哪一天病人家属找上门。”南京某医院的一位主任医生向记者道出了心里话。南京不少医生也对目前的医患地位深表忧虑,他们纷纷表示自己都曾有过怕采用新方法治疗救护病人后引发矛盾而采取保守治疗的经历,而保守治疗对于业务处于动态的医疗界来说即意味着“死亡”。医学界人士则认为,目前的状况下让医生搞科研创新不太可能,医生、医院都给病人家属们的个别行为搞怕了,病人家属对医护人员治护水平稍不满意,非骂即打,事后还来个狮子大开口式的漫天要价,而这些后果最终引起医护治疗水平停滞不前,受害的还是患者。
“医患纠纷频频发生,说起来是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缺少沟通桥梁,但其根源还是中国的医疗体制有问题。”一位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医疗界存在的弊病。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尚未完全转型,很多制度都沿袭着计划经济的模式,存在一些弊病,医护服务态度冷冰冰,医患之间缺乏友谊更少交流,造成了病人看病时对收费、治疗方案等各方面情况知之甚少,这怎能不让人生疑?而一些医护人员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开导,更让不信任、搞对抗的情绪加剧。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只有真正引入竞争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原本捧着“铁饭碗”的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实行预备人员制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一种人员流动的状态,一种竞争的氛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患纠纷愈演愈烈给医务界更是给落后的医疗体制敲响了警钟,真正是到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