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讨论
现代视网膜脱离手术始行于20世纪50年代,对于PVR C级以下的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目前大多在间接检眼镜完成裂孔定位、冷凝、放液[1]。间接检眼镜具有观察范围大、成像清晰、相对不受屈光间质混浊影响等优点;但是成像小、倒像且术中反复取戴,手术区存在潜在感染的危险[2]。因此,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术不是一种最理想的手术方法。1971年Hilsclorf介绍了显微镜下通过三面镜行视网膜裂孔冷凝,但冷凝头干扰三面镜的观察,存在着许多操作上的不便[3]。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放液术,直接利用进入眼内的光线照明,如位于眼球后部的裂孔可在角膜上放置前置镜即能容易和清晰地观察到从睫状体到赤道部后的视网膜。因手术显微镜放大作用(8~10倍)和正像,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区能清楚观察到[4],术中可以准确观察核实硅胶块填压的位置是否合适,裂孔是否位于巩膜嵴前坡上,便于术中及时调整硅胶块及环扎带位置,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手术野潜在污染隐患。同时显微镜直视下经巩膜放液使用尖刀片呈45°角在视网膜脱离最高部位切开,巩膜切口形成一活瓣,只需轻压穿刺口后唇即可放出视网膜下液,能控制放液速度及充分放液,具有观察清晰、放液准确的特点。即使刺破视网膜,也易区别玻璃体及视网膜,能及早发现及时在放液部位行视网膜冷凝处理。1例因巩膜嵴前移裂孔位于后坡至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
手术中在巩膜冷凝时应注意如果视网膜下液多,眼压较高,巩膜压陷困难,影响观察视网膜裂孔时应先放出视网膜下液,使眼球变软后再行冷凝,结扎硅胶块及环扎带预置缝线,即可准确判断裂孔位置及视网膜复位情况。如视网膜下液延缓吸收,应密切观察,只要裂孔完全封闭,视网膜下液最终均能吸收,可能系手术后的一种渗出反应[4]。如果裂孔区术后冷凝反应为0级,则应及时补充氩离子激光治疗。
本组病例均在显微镜直视下进行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冷凝、放液,由于术者双手操作,助手也能同时观察和配合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简化了手术流程,提高了手术效率,且操作容易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易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傅守静.视网膜脱离诊断治疗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1-135. 2魏文斌.双目间接检眼镜的临床应用.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135. 3Bonnet M.Microsurgery of retinal detachment,2ed.Heidelberg:Springer-Verlag,1989,25-83. 4刘文,黄素英,孔伟,等.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4):297-299.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