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讨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可引起白内障的发生或使原有的白内障加重[1],由于眼部的特殊病理和解剖改变使白内障手术的难度加大[2],传统的大切口手术可使滤过泡瘢痕化及缩小,眼压升高[3],为了使原有的滤过功能不受影响,白内障手术切口应选择在无滤过泡象限的角膜缘[2]。目前,首选的方法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但由于超声乳化仪设备昂贵、技术操作难度大等原因在我国广大基层医院尚无法普及,而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超声乳化的特点又不需要特殊设备,其中远期效果几乎和超声乳化相同[4]。笔者采用颞侧隧道切口避开了滤过泡,由于结膜瓣范围小,手术过程中未损伤滤过泡,经3~6个月随访未见滤过泡损坏及瘢痕化,有的患者出现短暂的眼压升高,可能是由于术后的炎性反应、残留的皮质和黏弹剂所致。手术后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是角膜水肿,原因为多次的内眼手术造成角膜内皮细胞的丧失以及浅前房、虹膜后粘连易造成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另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是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原因多由于虹膜损伤以及少许皮质的残留。本组病例术后视力均有提高,但较一般老年性白内障低,主要与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有关。
笔者的体会:(1)青光眼术后多发生虹膜萎缩,虹膜条件差,行白内障手术时虹膜易脱出影响操作,而小切口手术是在相对密闭的情况下进行的,术中眼压稳定,降低了虹膜脱出的几率及发生驱逐性出血的危险;(2)手术时分离虹膜后粘连动作要轻,如果分离困难时可注入少量黏弹剂,不可强行分离以免出血,本组有22例不同程度的虹膜后粘连,用黏弹剂针头伸入虹膜下进行分离均获得成功;(3)手术于颞侧进行,较下方及鼻侧更容易操作;(4)侧切口的作用在于,植入人工晶体时可利用此切口协助将晶体送入囊袋内,并于手术结束时,经此切口注入BSS液恢复前房,使切口闭合;(5)青光眼术后,前房均较浅,白内障手术时易损伤角膜内皮,因此,术中必须使用足量的黏弹剂维持前房;(6)青光眼术后瞳孔一般不易散得很大,术中将晶体核脱位于前房非常重要,操作时要有耐心,充分水分离,逐渐将晶体核脱入前房。本组有1例瞳孔无法散开,行瞳孔缘放射切开后顺利娩出晶体核,因人工晶体位于囊袋内,此例经3个月随访未见人工晶体偏位。
青光眼术后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没有超声乳化的广大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莫艳秋,张华,王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报告.海南医学,1998,3:199. 2张广斌,鲍永珍.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临床观察.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832-833. 3黄新潮.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临床眼科杂志,2003,11:57. 4扬小玲,郭祥文,钟守国.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华西医学,2004,19(1):74.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