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泪道阻塞的治疗方法。方法 2个月内患儿采用泪囊区按摩法,大于2个月龄患儿采用泪道加压冲洗法,冲洗日超过15天仍不通者采用泪道探通术。结果 5例经泪囊区按摩通畅;用泪道加压冲洗法治疗通畅119例129眼,占64%;用泪道探通法通畅63例67眼,占34%。结论 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术效果好。
【关键词】 婴幼儿泪道阻塞;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术 婴幼儿泪道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眼病,我院眼科近年共治疗187例201眼,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87例中男98例,女89例;城市67例,农村120例;双眼14例,单眼173例;右眼91例,左眼110眼,共201眼。就诊年龄最小4天,最大3岁。其中1个月内者8例,1~3个月龄83例,4~6个月龄67例,7~9个月龄21例,10~12个月龄6例,1~3岁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泪囊区按摩法 2个月内患儿采用此法。医生教会患儿父母在家中进行。庆大霉素滴眼液1滴点眼后内眦部从上向下轻柔加压按摩。每次5~10min ,早晚各1次。5例靠此法通畅。
1.2.2 泪道加压冲洗法 取仰卧位固定患儿头部及肢体,吸取1%庆大霉素眼液3ml,将冲洗针头自下泪小点进入泪小管同时压住上泪管,然后用力推入,1次/d。用此法通畅者119例129眼占64%。连续冲洗1周通畅者31眼,15~30天通畅者98眼。
1.2.3 泪道探通法 经泪道冲洗无脓性分泌物冲洗日超过15天者采用此法。取仰卧位固定患儿头部及肢体,棉签蘸取1%丁卡因少许内眦部表面麻醉,用6~8号空心探针垂直插入泪小点向外旋转90°水平进入泪小管触到鼻骨壁时将探针尾部向上旋转90°再向下向后缓缓进针约2~3cm有落空感即可。此时将吸有1%庆大霉素滴眼液的空针接在探针尾部缓缓注入约2ml。药液自鼻腔流出或患儿有吞咽动作。探针留置30min再缓缓注入α-糜蛋白酶4000u(用灭菌用水2ml稀释)+地塞米松2mg。边注入药液边缓缓拔出探针。嘱家属不要挤压眦部,以防药液溢出。次日再用上述药液冲洗。连续冲洗2天后用庆大霉素眼液隔日冲洗1次。用此法通畅者63例67眼占34%。其中2例行二次泪道探通,余均一次探通。
2 讨论
婴幼儿泪道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眼病,多数在生后3天,少数在生后6个月发现患儿溢泪,眼分泌物较多,常被误诊为结膜炎。泪囊区压迫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或冲洗泪道不通畅即可诊断。 是由于胎儿期泪道原基在空心化过程中形成一层瓣膜状的薄膜阻塞着鼻泪管,这层薄膜一般在生后泪液分泌之前自然破裂,但有一部分婴幼儿可能由于这层膜比较厚的缘故不能自行破裂,极少数因鼻部畸形,鼻泪管骨性管腔狭窄而造成鼻泪管阻塞,使泪液不能流入下鼻道而潴留在泪囊中,微生物得以在盲道中积贮繁殖,遂形成泪囊炎[1]。
文中对2个月内患儿暂行保守治疗,因为:(1)有的鼻泪管阻塞在生后2个月可自行破裂。(2)按摩的压力可能冲破封闭的残存膜。(3)新生儿吞咽动作与呼吸运动不协调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大于2个月龄患儿约半数以上行反复泪管冲洗通畅,1/3行泪道探通术通畅。由于患儿组织比较脆弱,探通时注意动作轻柔、准确,以免撕裂下泪道或形成假道。本组无一例形成假道。有2例行二次泪道探通者为鼻骨畸形。泪道探通术拔针前将α-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注入鼻泪管、泪囊,可防止泪道粘连和瘢痕形成。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可能与产妇阴道卫生条件有关。男女发病差异无显著性。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实用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