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30例(30眼)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行后巩膜穿刺加前房穿刺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30例手术后眼压控制良好,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对于持续性高眼压下的青光眼应及时施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 青光眼;高眼压;穿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短期内药物控制眼压至正常范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部分患者,应及时采取急症手术治疗,以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和视功能的损害。我院自1998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有30例药物不能控制的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采用后巩膜穿刺加前房穿刺联合小梁切除的手术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30眼)青光眼患者中, 男8例, 女22例;年龄55~83岁,平均69.2岁;所有病例均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常规给予匹罗卡品、噻吗心安眼水滴眼,乙酰唑胺、50%甘油口服,20%甘露醇静滴等药物降眼压治疗,眼压持续不降或微降,个别不降反而升高。术前患者眼压在40~80mmHg(1mmHg=0.133kPa)之间。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发病史一般均超过3天,尚存部分视功能。
1.2 手术方法 以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行球后或球周麻醉,轻压眼球10min,按常规小梁切除方法,先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及巩膜瓣,再于角膜边缘7点或5点外4mm处,用15°穿刺刀放射状刺入玻璃体腔,然后将刀刃与切口呈90°缓慢旋转使伤口开大,此时可见少量液体或玻璃体溢出球结膜下。在后巩膜切口另一侧3点或9点透明,角膜边缘穿刺前房,缓慢放出房水。使眼球软化后再按常规完成小梁切除术及周边虹膜切除术,巩膜瓣缝合可调节缝线。
2 结果
术中无一例发生前房、玻璃体、视网膜出血及脉络膜下暴发性出血。术后均并发不同程度的色素膜炎性反应,早期Ⅰ~Ⅱ级浅前房12例,无一例出现虹膜面与角膜内皮接触与粘连,经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散瞳、加压包扎等治疗后恢复正常。本组病例出院时眼压在5~20mmHg之间。术后视力无变化者5例,<0.02者3例,0.1~0.2者9例,0.3以上者13例。随访5个月~3年, 29例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例复发转化为绝对期青光眼。18例视力较出院时提高2行以上, 5例视力较出院时无变化或下降, 7例发生白内障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得到恢复。术后3个月时,Ⅰ型滤过泡17例,Ⅱ型滤过泡11例,2例为Ⅲ型包裹样滤过泡。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瞳孔阻滞、房角瘀滞、房水迷流致眼压升高所造成的视功能损害已众所周知。有关资料记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持续3天,大多数眼将有周边虹膜前粘连[1]。
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施行手术治疗,很容易引起色素膜炎性反应及脉络膜下暴发性出血等并发症。术前尽可能将眼压降至正常,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但是,临床上有相当部分患者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为了避免视功能损害的进一步加重,以往大多数是先做前房穿刺放液再行小梁切除[2],但因房水迷流前部玻璃体积液等所造成的后部压力,不可能快速消除。本组手术采用后巩膜穿刺加前房穿刺联合小梁切除一次完成的手术方法,可同时解除前后部压力,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再次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术中要注意先做好结膜瓣和巩膜瓣后,再行后巩膜穿刺加前房穿刺术,否则会因为眼压低影响巩膜瓣制作。
高眼压状态下,眼球充血重,切开前房时眼压骤降,睫状血管因负压通透性增强,易引起毛细血管破裂,造成前房积血,视网膜出血、脉络膜上腔出血及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行后巩膜穿刺和前房穿刺放液时,一定要缓慢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振中,蒋幼芹.眼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12. 2 林建山.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手术治疗.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3):208-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