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管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从接诊开始医护人员在诊断和治疗中就可能出现失误,现将以泪管疾病就诊的182例235眼患者在诊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失误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为2002年6月~2006年1月接诊的以泪溢和流脓为主诉的患者,共182例235眼,年龄6 月~65岁,平均46岁。男68例80眼(右侧37眼,左侧43眼),女114例155眼(右侧62眼,左侧93眼)。其中上泪管阻塞51例57眼,泪小管离断16例16眼,泪小管炎3例3眼,慢性泪囊炎107例154眼,其他5例5眼。检查包括冲洗泪道、探针探查泪管、泪管碘油造影。手术方法是根据所患疾病分别采用泪管激光成型术、泪管插管术、泪小管吻合术、泪囊鼻腔吻合术。
2 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2.1 诊断上的失误 泪管疾病比较容易明确诊断,但是如果不细心可能出现诊断上的错误[1]:(1)确定是否泪管阻塞:本组有5例外院以泪小管阻塞转我院治疗,而实际上泪管完全通畅,其原因是冲洗泪管时针头抵住泪小管管壁或泪囊内侧壁所致。冲洗泪管时应该注意的是,在冲洗时针头一定按泪小管走行方向行进,到达泪囊内侧壁后退针头少许就可避免。(2)阻塞部位的确定:泪管的阻塞部位分为泪小管、泪总管和鼻泪管3个部位的阻塞,治疗方法各有不同,术前一定准确判断阻塞部位。一般通过泪管冲洗液反流情况就能判定。下泪小管阻塞针头不能进入泪囊,药液原路返回;泪总管和鼻泪管阻塞冲洗液下冲上返,但泪总管阻塞时注入的液体立即从上泪小管反流出来,鼻泪管阻塞则当液体充满泪囊后才从上泪管返出,以此即可准确地判断阻塞的部位,如果不能确定,必要时可以行泪管碘油造影检查。(3)泪小管炎误诊为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以泪溢流脓为主诉,但有时下泪小管炎也有同样的症状,笔者曾见到1例真菌性泪小管炎误诊为慢性泪囊炎,术前检查时压迫内眦部有脓液自下泪小点溢出,泪管冲洗不通,诊断为慢性泪囊炎,当手术切开泪囊后发现泪囊完全正常,而下泪小管囊袋状扩张,其间有软性黄白色颗粒状物及脓液,病理检查颗粒状物为放线菌团,此例患者若术前通过上泪小点冲洗泪管就可能避免误诊。
2.2 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假道形成:在探通泪管或泪管插管过程中常遇到,泪管探针探通泪管时一定按泪管走行方向进针,探针不宜太细、针头不要太尖,一旦出现假道,不要再进行泪管冲洗以免出现局部水肿。检查时最好不用探针强行探通泪管,作为治疗的泪管插管术遇到阻塞严重者,即使强行探通插管,拔管后往往效果也不佳,遇到泪小管和泪总管阻塞应行泪管激光成型术。笔者认为,除非在手术进行时或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外,诊断和治疗最好不用单一的泪管探针探通泪管。(2)半环形胶管松紧不当使泪点撕裂:泪管插管时环形胶管在内眦角处较紧,将上下泪点紧密相对,时间过长能使泪点不同程度地撕裂,本组发生5眼。预防方法是术毕调整好胶管松紧度,并定期复查,随时调整胶管位置;胶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3)胶管留置时间过长致泪管息肉:治疗泪小管阻塞或泪小管离断吻合术后泪管留置胶管以往多达3个月、6个月,由于长期机械刺激所致炎症反应,拔管后从泪点长出息肉,本组4眼发生,认为胶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个月即可拔除。(4)找不到泪囊:长期慢性泪囊炎使泪囊缩小,纤维性变、外伤等损伤泪囊,有时可能找不到泪囊,泪囊位于泪囊窝内,内眦韧带和泪前嵴为重要标志,一般可以找到泪囊,必要时可从泪点插入探针到泪囊作为标志。(5)术前检查鼻腔:泪管手术前一定检查鼻腔,遇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首先给予治疗。(6)慢性泪囊炎术后的泪管冲洗问题:本组慢性泪囊炎失败的病例基本上都是术后未及时冲洗泪管所致,因此,术后一定要进行有效的泪管冲洗[2]。
【参考文献】
1 王成业.眼科手术失误并发症及处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 齐鹤山,扬爱民,宋明超.泪小管手术后支撑物留置时间的探讨.临床眼科杂志,1997,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