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眼部疾病的CT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8-8-1 15:05:38 中华眼科在线

    眼眶内有丰富的脂肪组织,它与眶内肌肉、神经、血管之间有明显的密度差,故CT能清晰显示这些结构,对于眼眶内多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CT扫描可提供一种高分辨力、切面图像及灰阶眼部图像,它以X线为能源而显示人体的层面图像。目前CT已很普及,从而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检查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眼部病变的CT分析和诊断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眼内疾病的诊断超声优于CT,而在眼眶病变的诊断中,CT优于超声。本文就眼眶病变CT诊断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与诊断有关CT的基础知识,这对全面分析眼部CT片非常重要。

    1   眼部CT扫描方法 [1]

    1.1   横断扫描  患者仰卧检查床上,常规以听眦线为基线,自眶耳线下方1cm头颅顶侧作连续扫描,直至眶顶,4~5mm厚的层面检查需要6~8个层面。扫描时眼正视或向上视,后者有利于显示神经全长于一个平面上,作薄层扫描时(1mm层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个层面。
    1.2   冠状扫描   适用于检查患有眼眶顶底部病变的病人,以避免眶骨重叠而误诊,并有利于显示颅前窝和上颌窦顶和眼眶的关系。检查时要求层面和听眦线垂直,自眶缘向后以5mm间距作8~10层扫描。患者仰卧或俯卧检查台上,头过伸,使头矢状线与床面一致,两侧眶耳线与扫描基线垂直,向外耳道前4cm处向前连续扫描,层厚4~5mm。如作眼内病变CT扫描则自眼球开始向后扫描。

    1.3   造影增强扫描   由于眶内结构的自然密度差较大,故即使不用增强扫描,正常结构与病理性肿块也能充分显示。静脉注射造影剂可增强眶内结构CT值的差别,增强最显著的组织是肌肉,其次是巩膜和神经,不过所增加的密度差与原已存在的密度差相比较是较小的,故一般不必对所有病人做常规增强。以下几种情况适于作增强扫描:(1)血管性病变,如动静脉畸形、血管瘤、静脉曲张等,增强扫描可对病变的性质与范围作出更好地评估;(2)肿瘤与炎症性病变疑累及颅内;(3)视神经增粗,如视神经鞘的增强可提示脑膜瘤或炎症,从而可与视神经本身的疾病区别;(4)某些球后肿块;对比增强有助于两种性质不同而境界均清楚的肿块之间的相互鉴别,如血管瘤与神经源性肿瘤。

    1.4   压颈检查   眶内静脉曲张常用压颈检查,眶内静脉曲张常规CT扫描时多不显影,或仅显示小部分病变,欲观察病变全部范围可行颈部加压检查。将血压计袋缠于患者颈部,摆好位置,加压至5.33kPa(高于静脉压),再行扫描检查,扫描完毕后立即将气囊放松。

    1.5   视神经和视神经扫描方法   视神经自眼球的后极向眶尖走行,呈带状软组织影,宽0.3~0.6cm。因视神经在眶内行程迂曲,故在CT横轴位与矢状位扫描切面上密度不均匀或呈扭曲表现,视神经中部因同时存在垂直与永平弯曲,故其直径与密度变化最常见。在CT上所见到的视神经影像系由视神经及其周围的软脑膜,蛛网膜下腔以及硬膜组成,后三层结构与颅内相应的结构连续,因而颅内和眶内的蛛网膜下腔是相通的,CT平扫难以将三者鉴别。当注射造影剂后,硬膜增强,可与蛛网膜下腔之水样密度区分;在眼球之后部,视神经周围的蛛网膜下腔扩大,故可见到与硬膜分离的视神经。

    有时为详细观察视神经病变(肿瘤、外伤等病变),需要特殊CT检查方法。首先需要1mm薄层面,因为正常视神经约4mm粗,较厚的层面不利于分析。第二要特殊扫描角度,即作与眶耳线呈负15°的扫描线,再令病人眼向上视,这时视神经伸直,且与扫描线平行,CT即可在一个层面上观察视神经眶内段甚至管内段的全长。

    2   眼部CT扫描层面厚度

    常规眼部CT扫描厚度为5mm,正常眼眶垂直高度在40mm左右,故一般水平扫描8个层面即可包括全部眼眶内结构。眶内病变体积较大,适合5mm厚度的扫描层面。但遇一些特殊情况或病变需较薄层面厚度扫描,如球内病变、眼外肌病变、视神经病变、或估计病变直径小于5mm时,需要3mm或1mm层厚扫描,否则因层面厚,病变小,而只有一个层面显示病变,不利于诊断和分析,甚至有可能遗漏病变的显示。由于薄层断面较少受体积平均影响,从而提高了图像分辨力,显示病变更加清楚。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眼部疾病)的信息
  热门图文

立竿见影的黑眼圈隐形

活泼可爱清纯乖乖妆

化个妖艳的精灵眼妆

室外看奥运要戴太阳镜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