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显微泪点成形术治疗泪点狭窄

http://www.cnophol.com 2008-8-19 15:17:38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泪点狭窄的新方法。 方法  对234例352眼泪点狭窄病人实行了显微泪点成形术,使之形成3mm×2mm大小的新泪点。 结果  手术结束时所有病人流泪即刻消失。经随访5个月~5年,平均9个月,所有病人无流泪,用裂隙灯测微目镜的测定泪点2mm×1mm~1mm×1mm66例72眼,1mm×0.9mm~1mm×0.5mm132例286眼。无一例复发。 结论  显微泪点成形术是一种治疗泪点狭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下泪点狭窄是引起溢泪的常见原因。1998年6月~2004年6月笔者应用显微泪点成形术治疗234例352眼泪点狭窄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4例356眼中,男110例157眼,女124例199眼;年龄35~81岁,平均48.5岁;单眼112例,双眼122例;泪点大小:完全闭塞86例116眼,针尖大至仅能辨别泪点痕迹148例240眼;同时伴有首端泪小管狭窄24例35眼。所有病人有长期流泪,迎风加重。病因:沙眼158例256眼,热烧伤54例66眼,化学烧伤12例16眼,其他10例18眼;治疗经过:术前曾多次做泪点扩张124例204眼,激光泪点成形26例36眼。

    1.2 手术适应证 (1)泪点狭窄或闭塞;(2)泪小管首端阻塞。

    1.3 治疗方法 (1)1%的地卡因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泪点周围组织浸润麻醉。除外泪小管(不包括首端阻塞)和鼻泪管的阻塞。(2)用霰粒肿夹将泪点处眼睑夹紧,在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下找到泪点。用泪点扩张器将泪点逐渐扩大,然后将其旋转90°以水平方向伸入泪小管内,并扩张泪点附近的泪小管。(3)用角膜剪的一叶尖端插入泪点内,向鼻侧方向剪开下泪小管水平部3mm,然后从泪点颞侧剪开垂直部2mm形成一个三角形组织瓣。(4)在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下将该瓣从中央劈开形成前后两瓣,剪除结膜面的组织瓣。(5)将另一瓣向内翻转并用10-0眼科缝线缝合固定,即可形成3mm×2mm大小的新泪点。

    1.4 术后处理 (1)抗生素激素眼水点眼4次/d;(2)术后6d拆除缝线。

    2 结果

    手术结束时所有病人流泪即可消失。经随访5个月~5年,平均9个月,所有病人无流泪,用裂隙灯测微目镜的测定泪点2mm×1mm~1mm×1mm66例72眼,1mm×0.9mm~1mm×0.5mm132例286眼,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泪点狭窄引起溢泪非常常见,常给病人带来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泪点扩张是临时性措施,远期疗效差;传统的咬切法或剪切法泪点成形术治疗泪点狭窄或闭塞疗效好 [1] ,但创面开放自然愈合时间长,且该处组织常常增生肥厚,致新成形泪点往往偏小,起不到顺利引流泪液的作用 [2] 。需放置扩张导管以防止伤口再度闭锁,这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如病人稍有不慎导管易脱落,并存在一定盲目性。激光泪点成形需要一定设备。显微泪点成形术将泪点和泪小管结膜侧的组织瓣分成前后两瓣,去除后瓣,将前瓣翻转缝合消除了创面,有利于愈合,减少了瘢痕增生,使得新成形的泪点大小具有可控性;同时该法无需放置导管,减轻了病人痛苦和麻烦,从笔者治疗的病例看,该法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是一种治疗泪点狭窄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96-197.
    2 宋琛.手术学全集•眼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31-234.  

(来源: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泪点狭窄)的信息
  热门图文

4步打造浪漫娇柔妆

奥运月5大超人气媚妆

最适合看奥运的眼镜时

时尚MM配镜百搭技巧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