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女性约占75%~80%。传统的鼻泪管吻合术,因多种原因使患者不愿接受,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鼻腔逆行球头形硅胶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一定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我院1996年7月~2004年12月门诊患者167例(176眼),年龄18~76岁,病程6 月~10年不等,其中女129例(138眼),男38例(38眼)。其中46眼有泪道探通史,81眼曾多次行泪道冲洗治疗无效,49眼未行治疗。术前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鼻腔、鼻窦检查,排除鼻腔病变。
1.2 手术方法 患者端坐位,取0.1%麻黄素及0.1%的卡因浸润后的棉片置入下鼻道中,常规消毒。2%的利多卡因作眶上切迹阻滞麻醉,泪小点扩张器扩张下泪点,将穿有引线的8号探针(自制)顺泪道探入至下鼻道,取出下鼻道棉片,用生理盐水将引线冲入鼻腔。令患者擤鼻,带出引线,以碘氟消毒引线,取球头形硅胶管,用引线将其从鼻腔逆行引出,扩张鼻泪管下口,将球头形硅胶管植入泪道。若合并有泪小管不通的患者,可将引线留置1~2周,术毕用抗生素及生理盐水冲洗泪道,然后用丝裂霉素C溶液(0.2mg/ml)冲洗泪道,通畅者表明植管位置良好。术后局部点抗生素眼水,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鼻腔点0.1%呋麻剂保持引流通畅,术后每3d冲洗泪道1次,共冲3次。
2 结果
3个月后取出植管,根据患者复查情况,治愈:1个月后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者126眼,占71.6%;好转:溢泪减轻、泪道冲洗通而不畅32眼,占18.2%;无效:泪道冲洗不通18眼,占10.2%。其中18眼失败眼中12眼有泪道探通史,考虑为不良的泪道探通,造成组织创面重新粘连,形成瘢痕,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他6眼中有2例植管不到位,4眼植管脱落。因术后患者用力擤鼻,植管脱落造成手术失败。术前可通过泪道造影了解泪道情况,而对无条件的基层单位,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可通过泪道冲洗、分泌物及反流情况来诊断泪道情况,预后手术效果。一般泪道冲洗分泌物反流较多的,泪囊较大,术后效果较理想,而对于有反复泪道探通史及反流物较少的患者,手术效果不理想。
3 讨论
本术式与泪囊鼻腔吻合术比较:(1)适应证广,它不仅适用于慢性泪囊炎,对单纯性鼻泪管阻塞也有效,年老体弱的患者和短期内急需内眼手术而又患有泪囊炎的患者尤为适用;(2)损伤小、手术不切皮、不凿骨、不破坏正常泪道结构、术程短(整个手术大约需要10min),易为患者接受,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患者;(3)操作简便,门诊即可完成,不需住院,尤其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4)失败的病例可重复手术或改用其它手术方式;(5)外观不留手术痕迹,易为患者接受。近年来,有关鼻泪管植入硅胶管的手术,文献偶有报道,但手术各不相同,本手术在操作和用材中都有改进,由于硅胶的组织相容性良好,无毒副作用,可长期存留,一般3个月后泪道形成取管后,排泪良好,有的患者不取管也无特殊不适,但有个别患者植管后不适或导泪不畅者,也可视情况提前拔管。手术中应注意麻醉到位,使患者放松,保持探针顺利探入,避免造成假道。手术中应判断植管是否到位,具体操作中应感到2次突破感方表示泪管植入到位。由于硅胶管带有球形头,此球形头通过鼻泪管下口和上口时会遇到较大阻力,必须使用较大牵引力,第1次突破感提示植管进入鼻泪管,第2次突破感提示植管进入泪囊。植后可通过鼻镜观察泪道是否有植管存留。术后嘱患者不可用力擤鼻,以免植管脱出,造成手术失败,泪囊过小,泪道探通及瘢痕形成均为造成手术失败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患者除正常的冲洗外,尽量避免探通,使组织造成新的创面,形成更多瘢痕,为手术造成困难。泪道浸润丝裂霉素C,因其具有烷化作用,与DNA分子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DNA复制,对增殖各期中的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同时也作用于静止期细胞,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瘢痕形成;且有长期抗纤维细胞增生作用,能保证泪道畅通,提高手术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