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在“遗传”
如果说对立情绪仅仅局限于一代人,解决起来或许并不困难。可不幸的是,怨恨总是“遗传”的。医患的对立不仅仅影响到现在的医生和患者,而且还影响到未来的医生、未来的患者。
在复旦大学医学院的BBS上,一篇名为“医生如何保护自己”的帖子在精华区挂了很久。该帖用条令的方式教导医(学)生:门诊的诊断须谨慎,尽量全面但模糊,留回旋余地,比如“黄疸原因待查”等;详细而且有选择地记录患者及家属的于病情治疗不利的要求及行为,部分要求其签字……目的无他,唯求自保。据说,很多医学生看后奉之为行医必备的“葵花宝典”。
自保的理念甚至走进了课堂。26岁的住院医陆嘉回忆说,大学里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讲的一个小事例:一个患者家属对手术不满意,和医院大闹起来,声称没有在术前告知他风险。医生就拿出谈话记录说,这有证据证明我们已经尽了义务。没想到,病人家属一把将谈话记录抢了过去塞进嘴里吃掉了。从那以后,这个医院把病例全都锁起来,以防被抢。
《医事》的作者讴歌,也讲过类似的故事——有一名医学生问她的导师:“梁老师,要是你在街上碰到喉头水肿或是气胸什么的病人,你会怎么做?”
梁医生头也不抬:“关我什么事儿?他家属送到医院来,我就处理。”
学生无奈:“要是在荒郊野地里,送不到医院来,那怎么办?”
梁医生:“我又不会到荒郊野外去!”
学生追问:“那万一呢!万一你就是在一个荒郊野外,没有别人,只有你,只有你可能救他!你会救他吗?”
梁医生终于抬起了头:“你想过没有,你能保证救得了他?万一他病情加重死了,你该负什么责任啊?有病例记录吗?有人证吗?”
尽管这只是个个案,但医患间的不信任可见一斑。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做了多年医生的于宗河老司长总是怀念他当医生的那个年代,“医生是多么受人尊敬的职业啊”。
有什么牢骚跟总理发
在今年1月8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卫生部要把优化医疗执业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配合宣传、公安等有关部门,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努力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切实维护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正当权益,坚决打击破坏医院秩序的违法行为。”
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到吉林省人民医院看望医护人员。他说,在民生里,没有比健康和生命更重要的事情了,而医生、护士正是直接为这两样服务的。因此医务人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最受尊重的。不过,他也呼吁医生们不要强求所有的病人都理解自己,“患者对你们说些气话,或者伤害你们的话,你们要谅解。因为他是病人,或许他除了病以外,他家里还困难。然后,回来你们有牢骚跟谁发呢?找我发。”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