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常常在课堂上提醒那些看着窗外发呆的学生集中注意力。而最新研究发现,当学生的目光从老师脸上移开“望野眼”时,他们很有可能正在思考复杂问题的答案。 目光转移 研究人员称这种现象为“目光转移”。在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所的资助下,由英国斯特林大学格威妮丝·多尔蒂-史尼登博士牵头的研究小组对不同年龄段超过230名学生进行观察,发现“目光转移”实际上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研究小组对一群4岁到6岁的孩子提问,同时比较孩子的反应和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在被问到难度较大或是从未接触过的问题时,孩子通常会将目光转到别处。但如果向孩子提问的是一个他们所熟悉的人,孩子转移目光的次数就会减少。 而通过观察5岁到8岁的儿童,研究人员发现,对于这些儿童来说,提问的人与他们是否熟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越难,他们越倾向于转移目光,凝望远方。 英国《每日邮报》3日援引多尔蒂-史尼登博士的话说,“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孩子在思考有难度或不熟悉的问题时,会不自觉地转移目光,凝望远方。” 老师须知 多尔蒂-史尼登博士说:“老师、家长和照顾孩子的人都需要知道,‘目光转移’其实是‘我正在思考’的信号。” 老师上课时常常提醒望向窗外、凝望天空的学生不要分神。研究人员认为,学生的这种“望野眼”行为,或许是件好事。他们也许正在思考问题,在不断提升自己。而那些成绩退步的学生则很少往窗外望。 多尔蒂-史尼登博士说,目光转移确实对思考有所帮助,因为这样可以通过阻隔视觉上的分心而让人们注意力更集中。面部表情会使人分心。如果孩子一直盯着老师看,大脑会因为忙于处理视觉信息而无法集中思考。 特殊群体 研究小组通过测试发现,喜欢经常转移目光、望向窗外的孩子在各种测试中成绩要好于其他学生。 研究小组认为,这项发现还可能有助于老师和社会工作者深入了解患孤独症或注意力不足过动障碍症儿童的心理状态。 对“目光转移”的研究可能也能帮助威廉式症候群孩子。“威廉式症候群孩子的典型特征是好动,喜欢与人交际,喜欢用大量眼神与旁人交流,”多尔蒂-史尼登博士说。 多尔蒂-史尼登博士说,研究小组将对威廉式症候群孩子的精神状态和社交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雷天啸(新华社供本报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