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3.1 一般认为,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关。这种反应自移植抗原进入宿主开始,继而导致致敏淋巴细胞的出现和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和释放。这些免疫效应物质到达移植物处并对移植物发起免疫攻击,从而使移植物遭受破坏。本文重点讨论全角膜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移植术的外周血特异性免疫功能,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二个方面。
3.2 体液免疫是由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且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血清抗体的出现、升高和消失具有一定规律,与移植排斥反应呈相关关系。有研究提示抗体亦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2],但一般认为,体液免疫在角膜排斥反应中仅起次要作用[3],短期内出现的排斥反应可能是体液免疫所致[4]。1974年Alberth等的检测结果表明,39例圆锥角膜病人角膜移植后抗角膜抗体有规律的出现、升高和消失。1975年Kapichnikov等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同种移植术后第3天约1/3~1/2的动物的血清抗体滴度增高,到第1wk末有规律地升高,第3周达高峰,持续2mo后下降,4~6mo后消失[3]。从本文结果看:(1)全角膜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移植术后12wk内即有抗体增高,IgG、IgM、IgA的变化证明体液免疫确实参与术后的免疫反应;(2)术后抗体出现具有规律性,一般7d内出现,30d后至高峰,而且持续到术后90d~180d,1a后消失。这与学者报告的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免疫抗体持续时间及本文对照组比较有所延长[5],作者认为可能与全角膜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移植术中保留了大量角膜缘抗原如朗格罕细胞等,异体抗原量多而强有关,与抗原直接和血管接触有关;(3)C3、C4的降低与抗体的变化时间类似,认为免疫球蛋白和抗原抗体补体免疫复合物是体液免疫的主要参与物质,可能起中和封闭作用,也可能起细胞免疫的介导功能。同时发现,带环形巩膜瓣全角膜移植组IgG和IgM与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带环形巩膜全角膜移植术后体液免疫较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反应程度高,可能是排斥率高的原因之一。
3.3 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参与为主的免疫反应,其在移植免疫发生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同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抗原使T细胞致敏后,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致敏T细胞便能直接杀伤靶细胞,亦可通过抗原和致敏T细胞接触后释放的淋巴因子杀伤或破坏靶细胞。其中T4细胞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能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其分子的某些部位能诱导免疫球蛋白的合成;T8细胞是一种抑制性T细胞,能够通过自身抑制因子抑制B细胞的功能。T4细胞的增高,或T8细胞的减低都被认为是排斥反应发出的信号之一。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T细胞经角膜缘血管或从葡萄膜经房水到达角膜植片内皮细胞,破坏异体上皮和内皮,引起植片排斥,表现为排斥线出现,基质水肿、混浊、甚至溶解。本文结果显示:T3、T4及T8值术后7d内无明显变化,而术后30d开始升高,持续90~180d,这与HLA引起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发生时间2~6mo相符合;其中T3、T4增加显著,T8幅度较小,相应的T4/T8增加,且在发生时间上与临床观察到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在1~3mo最高相一致[6]。而带环形巩膜瓣全角膜移植组术后T3、T4及T8值与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认为2种角膜移植病人术后都会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可能是排斥反应发生的主要机制。
参考文献:
[1]杨朝忠,柳 林.现代角膜移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101-106.
[2]刘学景.角膜移植体液免疫研究[J].眼科研究 1991;11(4)∶264-265.
[3]杨朝忠.角膜免疫学[M].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 1993∶1-57.
[4]杨德旺.眼科临床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159.
[5]赵 谨,徐志能,洪朝阳,等.角膜移植手术前后外周血中体液与细胞免疫动态变化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学杂志 1996;14(12)∶722-724.
[6]李志杰(综述).角膜移植免疫学的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3;11(4)∶264-266.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