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科技成果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21世纪将为人类的防盲治盲作出新贡献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5 14:15:51 中华眼科在线

  一、 20世纪眼科的重大发展

  (一)防盲治盲的突出成就

  20世纪国内外对致盲的主要眼病进行了有效地防治。以往我国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沙眼,新中国成立后,将沙眼列为紧急防治的疾病之一,成立了全国防盲指导组。早在1955年成功地分离出沙眼衣原体,为沙眼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80年代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表明,沙眼已不再是我国致盲的主要眼病,而白内障等非传染性眼病已成为重要的致盲原因。全国开展了筛查和手术治疗白内障的工作,防盲治盲受益地区的人口数达5 000多万,1988~1996年间就已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达175万例。

  (二)眼科显微手术是治疗技术上的重大发展

  早在50年代初显微镜已开始应用于眼科手术,70年代人们充分认识到显微手术对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性。目前许多先进国家已完全进入眼科显微手术时代。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进行显微手术,现已在全国普遍展开。

  显微手术明显提高了白内障手术的复明效果。70年代前,我国普遍采用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期改用冷冻摘除术。70年代以后兴起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当代眼科的重大进展。我国80年代开始采用这项技术,数年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常规手术,手术适应证也逐渐扩大。80年代国外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0年代初期引进我国,现已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国际水平。

  (三)青光眼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绩显著

  20世纪前叶,我国有关青光眼的文献资料很少,而近50年有了较多的文献积累。

  1.青光眼的早期诊断:70年代对杯盘比值、盘沿面积、沿盘面积比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以杯盘比值及沿盘面积比值作为早期筛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指标,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检测视乳头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测活体眼前节结构,采用计算机静态自动视野计检测青光眼早期视野缺损等,均有利于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

  2.多种国产抗青光眼药物研制成功:(1)1983年国产噻吗心安(timolol)研制成功,这是国内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经临床应用,显示了降眼压效果好、价廉等优点;但其对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为了克服噻吗心安的副作用,近年又发现了一种噻吗心安的同功异构体——右旋噻吗心安(D-timolol),局部应用可产生明显的降眼压效果,但并不发生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2)国产盐酸地匹福林(dipivefrine)于1994年研制成功,具有明显的降眼压作用,有广泛的适应证,无潜在的副作用,长期用药效果稳定。(3)国产盐酸左布诺洛尔(levobunolol),于1998年被国家批准用于临床,其降眼压效果和副作用与进口的左旋丁萘酮心安(levobunolol, betagan,贝他根)相似,目前正在国内推广应用。(4)其他新的抗青光眼药物,如Xalatan、Brimondine、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滴眼液——Trusopt等,目前已完成临床验证阶段,不久可供临床应用。近10年来,我国抗青光眼药物的研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相信通过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有希望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3.多种抗青光眼手术在临床推广应用:如用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用前房角切开术及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最近开展的非穿通性小梁手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为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激光手术也在临床广泛应用,成为抗青光眼手术的有效方法之一。

  4.开展临床基础和实验研究,深入探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如视诱发电位、图像视网膜电图、色觉、对比敏感度等,在青光眼早期均有异常改变。血液流变学研究表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能与高粘滞血症有关。对小梁细胞的系列研究包括其骨架超微结构、吞噬功能、水流传导功能及药物对小梁细胞的影响等,对探讨青光眼发病机制及治疗用药均有指导意义。对筛板超微结构及力学特点的研究结果揭示了视神经纤维受损的机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TIGR基因突变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对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研究,使人们对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新的认识。

  (四)屈光性角膜手术及角膜病治疗新技术发展迅速

  1.角膜屈光手术:7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应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眼,80年代中期,我国相继大量开展,对单眼及屈光参差性近视的疗效已获共识,对低、中度近视也有较好疗效。80年代出现的准分子激光治疗技术于90年代初引进我国,治疗约20万例,获得了良好效果。表面角膜镜片术为无晶状体眼、高度近视、圆锥角膜的屈光矫治提供了安全、有效、可逆的治疗方法。

  2.角膜移植术:角膜移植始于本世纪初,随着显微手术的发展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角膜移植术的效果明显提高,角膜移植患者数量显著增多,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眼球前段重建术及眼球前后段联合术有效地挽救了部分患者的视功能。许多地区建立了眼库,角膜保存液不断更新,角膜保存方法不断改进。

  3.眼表疾病:眼表疾病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对眼表粘膜上皮组织的重新认识。对角膜缘干细胞的培养研究,并经羊膜移植治疗人角膜缘功能障碍、重建眼表,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五)眼底病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进展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我国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目前应用体外病理模型,研究糖尿病性眼底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从信息调控的有关环节表明周细胞的生长与肌醇磷脂代谢密切相关。

  2.视网膜母细胞瘤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从其发生因素着手,如DNA重组技术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的建立,是目前我国应用生物学技术研究眼部疾病的新成就。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定位的研究已取得成果。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成片视细胞移植试验的结果,可为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3.眼后节手术疗效明显:本世纪20年代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惟一方法是封闭视网膜裂孔。至50年代,由于改进了眼底检查方法,对视网膜脱离与玻璃体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手术治疗方法从单纯封闭裂孔发展到用多种方法顶压裂孔,并缩小眼内腔,以防玻璃体的牵拉收缩,使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近20年来玻璃体显微手术技术、手术器械及玻璃体替代物的研制发展极快,眼后节手术从单纯切除玻璃体、剥离切除视网膜前膜,发展至行视网膜切开取出视网膜下增殖膜手术;明显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六)儿童斜视弱视的防治成绩显著

  在我国已形成一支防治斜视弱视的技术骨干队伍,显著提高了斜视弱视防治的总体水平,使患儿不但改善了外观且达到功能治愈,提高了儿童的视觉健康水平。

  (七)对视觉系统的研究受到关注

  视网膜电图、视诱发电位及眼电图等,可对视觉系统不同结构的功能作出客观评价。有些特殊的电生理检查可为某些眼病的性质和病因探讨提供重要依据。视觉电生理学已成为眼科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八)现代影像学的检测方法在眼科普遍应用

  CT、MRI、A和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靛青绿造影、激光扫描眼底镜、共焦生物显微镜、彩色多普勒、角膜地形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化的影像诊断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眼病的诊断水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的信息
  热门图文

性感妖艳的周迅个性眼

爱美就不要吝啬

秋水明眸滋润心得

保你成为人气女王的8款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