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人工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11 16:29:41 中华眼科在线

中华眼科杂志 1998年第6期第0卷 眼底病

作者:郑高欣 缪浴宇

单位:200080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关键词:晶体;人工;视网膜脱离

  【摘要】 目的 分析人工晶体植入后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方法 对我院1991~1996年收治的人工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患者42例(44只眼)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人工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具有发展快、裂孔难寻找、增殖的后囊膜和人工晶体影响眼底检查、易发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治愈率为80.0%。结论 植入人工晶体时应尽量减少对手术眼的损伤。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要认真检查,尽早采取传统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现代玻璃体手术,以提高其疗效。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Zheng Gaoxin, Miao Yuyu.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8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pecificity of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Methods The specialty of this type of retinal detachment through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44 eyes of 42 cases from 1991 to 1996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s more severe than others.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find a hole or holes because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and the implanted intraocular lens interfere with the careful search. The retinal detachment may develop into a complicated one. Its cure rate was 80.0%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Conclusion The retinal injury during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should be avoided. As the retinal detachment occurs after the implantation, a more careful search and a earlier scleral buckling or/and vitrectomy should be done.

  【Keywords】 Lenses, intraocular  Retinal detachment

  近年来人工晶体植入术已在我国广泛开展,人工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人工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具有发展快、增殖的后囊膜和人工晶体折光影响眼底检查、裂孔难找、且易很快发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等特点,故手术成功率较低。我院1991~1996年共收治42例(44只眼)人工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人工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共42例(44只眼),占我院同期收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5 430例)的0.8%。其中1991年1例(1只眼),1992年2例(2只眼),1993年3例(3只眼),1994年12例(12只眼),1995年12例(12只眼),1996年12例(14只眼);男性37例(39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年龄19~79岁,平均52.4岁。因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形成,裂孔不明确而未行手术者4例(4只眼);行手术者38例(40只眼),其中手术成功者30例(32只眼),手术成功率为80.0%,较同期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低。

  二、原人工晶体眼的情况

  1.42例(44只眼)均为后房型人工晶体。其中外伤性白内障(角膜穿孔、巩膜穿孔、球内异物取出术后)4例(4只眼),占9.1%;超声乳化后植入人工晶体者4例(4只眼),占9.1%。

  2.42例(44只眼)的后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性混浊。因混浊严重不能行眼内检查,故先取出人工晶体切除后囊膜者5例(5只眼),占11.3%;后囊膜不完整且有破口者13例(13只眼),占29.5%;其中3例(3只眼)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

  三、视网膜脱离发生的时间

  根据患者住院病史记录,人工晶体植入后1个月以内视网膜脱离者12例(12只眼),占27.2%;2~6个月者21例(23只眼),占52.3%;7~12个月者3例(3只眼),占6.8%;1~2年者2例(2只眼),占4.5%;3~5年者2例(2只眼),占4.5%。故绝大部分视网膜脱离发生的时间在人工晶体植入后1年内。

  四、视网膜脱离膜形成分级和特点

  1.视网膜脱离膜形成分级:本组视网膜脱离发展快,病情严重,按赵氏膜形成分级法分类,大多数属于严重的Ⅲ级膜,其中Ⅱ级膜(相当于PVRC级)12例(13只眼),ⅢA级膜(PVRD1级)15例(16只眼),ⅢB级膜(PVRD2~D3级)15例(15只眼)。

  2.视网膜脱离范围:根据患者入院时检查所见,1/2至全视网膜脱离者27例(29只眼),不同程度的漏斗状脱离者15例(15只眼)。

  3.视网膜裂孔状态:本组视网膜脱离由于后囊膜增殖性混浊及人工晶体折光的影响,裂孔难于寻找,需反复用三面镜加压迫法检查。本组发现1个裂孔者为19例(20只眼),2个裂孔者9例(10只眼),3个裂孔者3例(3只眼),4个裂孔者1例(1只眼),巨大裂孔者1例(1只眼),未发现裂孔者9例(9只眼)。其中马蹄形裂孔者25例(26只眼),占59.1%。锯齿缘截离者3例(3只眼),占6.8%。由于未发现裂孔且膜形成严重而放弃手术者4例(4只眼)。合并脉络膜脱离者8例(8只眼),占18.2%。

  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

  对于不同的膜形成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膜形成Ⅱ或ⅢA级者采用硅胶条环扎加压术,部分患者采用环扎加压联合眼内注气术。膜形成ⅢB级者多采用玻璃体切除及注入C3F8加环扎术,个别患者采用眼内硅油填充术。有10例(10只眼)经过2~4次手术,其中5例(5只眼)先取出人工晶体并切除混浊的后囊膜。

    结果

  一、手术效果

  手术治愈以视网膜复位、裂孔封闭、视力提高为标准。本组行手术者38例(40只眼),治愈30例(32只眼),治愈率为80.0%(表1)。

表1 各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手术方法 总眼数 病变

  程度

治愈

  眼数

未愈

  眼数

环扎加压

13

12

1

环扎加压 10 A 8 2
环扎加压+注C3F8 6 A 5 1
玻璃体手术+环扎+注C3F8 8 B 5 3
玻璃体手术+环扎+

  全气液交换+注硅油

3 B 2 1

合  计

40   32 8

  二、玻璃体膜形成与治愈率的关系

  本组Ⅱ级膜12例(13只眼),11例(12只眼)治愈,1例(1只眼)未愈;ⅢA级膜15例(16只眼),12例(13只眼)治愈,3例(3只眼)未愈;合计治愈率为86.2%。ⅢB级膜11例(11只眼),7例(7只眼)治愈,4例(4只眼)未愈,治愈率为63.6%。先取出人工晶体及切除后囊膜的5例(5只眼)中,4例(4只眼)视网膜脱离治愈,1例(1只眼)由于PVR发展严重而未愈。

  三、术后视功能

  治愈出院的30例(32只眼),随访期3~6个月,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2)。

表2 术前和术后视力对比(眼数)

时间 光感至指数 0.01~0.05 0.06~0.3 0.4以上
术前

20

14

6

0

术后 8 14 15 3

[1] [2]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眼科,中华眼科在线,眼病,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信息
  热门图文

本季最流行金色眼影

应对任何场合的时尚眼

性感妖艳的周迅个性眼

爱美就不要吝啬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