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科杂志 1998年第6期第0卷 论著摘要
作者:水龙
单位:331100 江西省丰城医院眼科
泪小管断裂是常见的眼附属器外伤性疾病,如不及时恢复吻合,可导致长期溢泪。我院自1992年2月至1995年12月对38例(38只眼)新鲜泪小管断裂的患者,行一期泪小管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38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均为单眼受伤。右眼26例,左眼12例;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8~57岁。均为锐器切割、刺伤者。其中单纯下泪管断裂者24例,单纯上泪小管断裂者6例,上、下泪小管均断裂者8例。断端距泪小点内4 mm以下者13例,5~6 mm者14例,6 mm以上者11例。就诊时间为伤后0.5~24小时,就诊前均未进行任何处理。(2)方法:1%丁卡因局部伤口滴3次,1%丁卡因加苯肾上腺素5 mg棉片填塞下鼻道。用1∶1利多卡因加布比卡因行滑车神经阻断麻醉。将创面充分止血,酌情缝合2或3针做扩创牵引线,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清洁创面,测量断裂长度。当断端距泪小点≤4 mm时,用有齿镊将破碎创面按解剖层次分层寻找,泪小管断端为淡粉蓝色圆环。注入生理盐水即可证实。断端距泪小点>6 mm时,寻找困难,可采用弯针寻找,先由未损伤的泪小管注入少量美蓝,轻压泪囊部,可见美蓝由泪囊侧断端流出。用钝的圆针挂5-0丝线4股,做成弯形,于未损伤泪小点进针约8~10 mm后180°弯向外侧,经泪囊、泪总管、由泪囊侧断端出针。断端距泪小点5~6 mm时,可采用直视法,如失败则用美蓝注入法寻找。根据伤口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置入支撑物。对断端距泪小点≤4 mm的患者用硬膜外麻醉管插入钢丝芯后由泪囊侧断端插入,按探通方式插到下鼻道,注生理盐水证实后,取出下鼻道填塞物,可见导管,另一端从断裂侧的泪小点穿出,用9-0无损伤缝合线吻合泪小管管壁3针。术毕将植入物沿上、下睑缘固定于颞侧皮肤面。在断端距泪小点>6 mm以上时,均采用弯针法,自未断的泪小点进针,由断裂泪小点出针,沿线用9-0无损伤线吻合泪小管3针,两线各留2 cm打结,形成“C”字型。断端距泪小点5~6 mm者14例,置管9例,植线5例。术后局部均滴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眼液,7天后拆皮肤缝线,每天活动置入物1次,10天后拆内眦缝线。3个月后拔管或拔线。拔管后每天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α-糜蛋白酶各1支冲洗泪道,每周冲洗1次,共3个月。
结果 33例(86.8%)患者治愈,均随访1年以上无流泪,冲洗泪道通畅。3例(7.9%)好转无自觉流泪或轻微流泪,冲洗泪道通而不畅。2例(5.3%)未愈流泪,冲洗泪道不通。
讨论 在泪小管吻合术中,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认为,断端距泪小点≤4 mm时,退缩程度较轻,在显微镜下容易查找,且置管容易;而断端距泪小点>6 mm者退缩较明显,直视下查找比较困难。我们采用美蓝作标记,由未断裂泪小点进带线弯针,再由断裂泪小点出针,沿线用9-0无损伤线吻合泪小管3针,两线各留2 cm打结,形成“C”字型吻合法。这样线结本身有张力不容易断裂,且不易形成假道,但丝线较粗糙,容易引起炎性反应性粘连,有时活动线时阻力大,有待进一步改进。对5~6 mm的断裂伤口,我们选用直视法寻找,确实有困难者可用美蓝作标记寻找。但术后炎性反应不能忽视,应尽早使用抗生素。关于初次活动置入物的时间,我们认为术后7天较为合适,过早活动置入物,组织尚未愈合,水肿明显,可引起吻合口断裂;活动过晚则粘连明显,活动困难,尤其是置入“C”型线者更明显。支撑物留置时间我们认为3个月为宜,过早拔管和拔线有可能导致瘢痕挛缩或伤口断裂。
(收稿:1998-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