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年第4期第15卷 黄斑疾病的临床检查
作者:程冰 刘杏 刘奕志 凌运兰
单位:510060 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白内障摘除术;黄斑/病理学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79.6 R770.426.43
在影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各种因素中,视网膜病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以往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多采用眼底镜、三面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方法,但部分病例仍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为了更好地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视力不良者是否存在视网膜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我们对43例50只眼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观察1998年9月至1998年12月在我中心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992例((1025只眼),其中术后裂隙灯及检眼镜下无法确诊原因,但矫正视力不良(低于0.3)的患者43例共50只眼。年龄34~89岁,平均62.7岁,其中男23只眼,女27只眼,左眼21例,右眼29例。
1.2 手术方法 2%利多卡因球后及眼轮匝肌麻醉,开睑器开睑,采用颞侧角膜隧道切口,用截囊针行直径6 mm的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及水分层后,用“分而治之”法将晶状体核乳化吸出。吸取残留皮质后,前房内注入Healon,植入直径6 mm的硅凝胶 拆叠式人工晶体或5.5 mmPMMA一体型人工晶体于囊袋内,切口自行关闭。地塞米松1 mg加妥布霉素2万U结膜下注射,术后地塞米松加妥布霉素眼液滴眼,每天4次,持续至术后一个月。
1.3 OCT检查 采用Zeiss-humphrey生产的OCT成像仪,扫描深度为2 mm,图像像素为500×500,分辨率为10 μm。患者术后一周复查,排除眼前段和光学通路并发症后,最佳矫正视力小于或等于0.3者,散瞳至5 mm×5 mm后行OCT检查。
2 结果
50只眼患者中,发现黄斑水肿24只眼,其中合并视网膜前膜形成者7只眼,合并玻璃体后脱离者1只眼。视网膜脱离2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8只眼,黄斑板层裂孔1只眼。其余15只眼OCT未发现异常者,12只眼术后一个月验光配镜视力改善大于或等于0.3,3例失访。
典型病例报告
病例1 患者,男43岁,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3,检查眼底黄斑光反射稍暗。OCT图像显示:黄斑区内界膜反光明显增强,黄斑区厚度增加达256μm,中心凹下神经上皮层内可见小暗区,提示黄斑中心凹水肿、视网膜前膜形成(图1a,b)。
病例2 患者女,40岁,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1,检眼底检查未发现异常。OCT图像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增厚达218μm,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内可见小暗区鼻侧可见细小玻璃体后界膜反光带并向黄斑区延伸,提示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后脱离(图2a,b)。
病例3 患者女,56岁,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3,眼底检查仅见黄斑区有一红色反光,边界欠清。OCT图像显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部分断裂,神经上皮层内可见一暗区,其下可见部分视网膜组织,提示黄斑囊肿破裂所致的黄斑板层裂孔(图3a,b)
病例4 患者女,62岁,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 .2,眼底检查发现黄斑区光反射消失。OCT图像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连续性破坏。提示黄斑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损害(图4a,b)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