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药学 >> 临床研究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5-氟尿嘧啶和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14 14:33:27 中华眼科在线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0年第4期第10卷 临床经验

作者:叶克菁 陈淑端 高莹莹 沈常红

单位:叶克菁 陈淑端 高莹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眼科,泉州 362000);沈常红(诏安县中医院眼科)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前膜;5-氟尿嘧啶;糖皮质激素

  中图分类号:R779.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4379(2000)04-0229-02

  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是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一种早期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力,后果严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5年来施行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中有关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病例,经5-氟尿嘧啶和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73只眼人工晶状体前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995年~1999年我院共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25只眼,其中73只眼出现了人工晶状体前膜。男40例,女33例,年龄4~87岁,平均51.2岁。所用人工晶状体为进口PMMA,襻为PMMA或聚丙稀,灌注液为林格氏液,粘弹剂为甲基纤维素,缝线为10-O尼龙线。

  人工晶状体前膜分级:术后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前膜形成的程度按5级分级法〔1〕。73只眼中,Ⅰ级膜10只眼(13.9%),Ⅱ级膜13只眼(17.8%),Ⅲ级膜22只眼(30.12%),Ⅳ级膜28只眼(38.36%),前膜出现的时间最短为2d,最长为14d,平均6.8d。

  治疗方法:一旦发现有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即按以下方法治疗。第一,对于Ⅰ-Ⅱ级人工晶状体前膜,给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 5mg和曲安缩松20mg,局部用0.1%地塞米松滴眼液或百力特滴眼液(泼尼松龙滴眼液)滴眼;第二,对于Ⅱ级以上人工晶状体前膜者:①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开始为每日10mg,3d后改为每日5mg,若病情好转,膜明显吸收者,即改为口服泼尼松25mg,晨8:00顿服,每3日减5mg,10 d后停药;②结膜下注射5-Fu 5mg和曲安缩松20mg,隔日再予结膜下注射5-Fu 5mg,共2~3次;③局部用0.1%地塞米松滴眼液或百力特滴眼液滴眼;④用0.5%托比卡胺滴眼液滴眼散瞳,保持瞳孔散大约3~5mm,前膜拉开后停止散瞳,若前膜粘连牢固,用上述扩瞳药不能拉开前膜可用散瞳合剂(0.5%新福林、0.4%后马托品、1%普鲁卡因等量混合液)0.1~0.2ml结膜下注射于粘连部位。

  2 结果

  2.1 治疗后前膜完全吸收62只眼,占84.9%,吸收时间最短3d,最长15d,平均6.5d,前膜未能吸收,瞳孔后粘连,形成牢固前膜者11只眼,占15.1%。

  2.2 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见表1。治疗中有8只出现角膜上皮点状剥脱,最后自愈。

表1 人工晶状体前膜药物治疗前后视力变化

视 力 治疗前 治疗后
眼数 % 眼数 %
<0.1 29 39.7 11 15.1
0.1~0.2 22 30.1  8 10.9
0.3~0.5 19 26.0 18 24.5
>0.5  3 4.1 36 49.3

[1] [2] 下一页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人工晶状体前膜,5-氟尿嘧啶,糖皮质激素,青光眼,白内障)的信息
  热门图文

金秋最诱人的野性图腾

本季最流行金色眼影

应对任何场合的时尚眼

性感妖艳的周迅个性眼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