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药学 >> 临床研究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5-氟尿嘧啶和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14 14:33:27 中华眼科在线

  3 讨论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防治术后并发症已成为重要课题。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形成的人工晶状体前膜,往往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力,甚至失明,成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参与介导的结果,与术后血-房水屏障破损,人工晶状体刺激和机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2〕。另有报道,不同的截囊方式,不同的人工晶状体制造工艺和材料以及不同类型的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3〕。总之,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认识这些促使前膜形成的易发因素,提高手术技巧,选择高质量的人工晶状体和粘弹剂,对减少这一并发症至关重要。

  对人工晶状体前膜早期预防和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近年来国外对人工晶状体表面细胞学研究结果提示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眼内组织为了适应异物性刺激,在人工晶状体表面出现了一系列的细胞反应,若能抑制和阻断细胞反应的演变过程,可达到抑制术后人工晶状体细胞表面反应,从而抑制前膜形成〔4〕。人工晶状体前膜的药物治疗主要限于膜出现的早期,抑制术后葡萄膜炎症反应,使破损的血-房水屏障重建,促进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物的吸收。5-Fu是一种有丝分裂抑制剂,对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而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巨噬细胞分裂、增殖,从而抑制人工晶状体细胞的反应及减少细胞粘附,此外还能降低血管和细胞的炎症反应,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故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使破损的血-房水屏障重建作用〔6〕。本组采用5-Fu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效果较好。

  曲安缩松是一种抗炎作用强的合成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可产生持久疗效,长达20~30d,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不宜应用皮质类固醇病例,结膜下注射尤为适宜。不仅因结膜下注射可很好地作用于前房及人工晶状体前膜,同时又可以减少结膜下注射次数,容易被病人接受。

  5-Fu是一种抗代谢药物,必然对眼部的其它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有报道应用5-Fu后,约50%患者发生角膜上皮缺损,此缺损在数周内消退,其它比较少见的副作用有结膜上皮缺损、伴有角膜基质浸润的角膜白斑、细菌性或无菌性角膜溃疡〔5〕。本组采用隔日结膜下注射,每次5mg,共2~3次,其中有8只眼出现角膜上皮点状脱落,但最终自愈,未见其他副作用,说明低剂量结膜下注射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杨方耀.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J].中华眼科杂志,1996,32:237.

  2,Jievers H,Domans D V.Foreign-body reaction against intraocular lenses[J].Am J Ophthalmol,1984,97:743.

  3,吕志刚,蔡灵德.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14:663.

  4,杨方耀,刘业滋,李绍珍.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47.

  5,吴护平,尤毓陆.5-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38-42.

  6,王 薇,王诚忠.人工晶体前膜药物治疗与术后随访的关系[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8,20:93.

收稿日期:2000-04-19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人工晶状体前膜,5-氟尿嘧啶,糖皮质激素,青光眼,白内障)的信息
  热门图文

金秋最诱人的野性图腾

本季最流行金色眼影

应对任何场合的时尚眼

性感妖艳的周迅个性眼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