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89例(169眼)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年龄26~75(平均49.4±10.4)岁,术前裸眼视力<0.1,0.1~0.3的分别为159眼(94.1%),10眼(5.9%),矫正视力 <0.1,0.1~0.3 ,0.3~0.5,0.5~1.0的分别为24眼(14.2%),59眼(34.9%),50眼(29.6%),36眼(21.3%),等效球镜度数7.63~31.00D,平均为(16.48±7.87)D。术前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术26眼。术后随访0.5~2a。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1,0.1~0.3,0.3~0.5,0.5~1.0 分别为11眼(6.5%),62眼(36.7%) ,48眼(28.4%),48眼(28.4%),矫正视力<0.1,0.1~0.3,0.3~0.5,0.5~1.0分别为4眼(2.4%),31眼(18.3%),28眼(16.6%),106眼(62.7%)。等效球镜度数+0.50~5.00D,平均为(2.89±1.23)D。术中后囊膜破裂4眼,一过性角膜水肿13眼,随访期间视网膜脱离2眼,对术后屈光状态不满意4例7眼。结论: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安全、有效,但要注意避免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屈光状态的选择。
关键词: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
0 引言 年龄超过45岁的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调节丧失,且往往伴有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也较为严重,是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的适应证。我院200405/200608对高度近视眼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资料完整者89例(169眼),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高度近视患者89例(169眼)。男 39 例(72眼),女 50例(97眼);年龄 26~75 (平均49.4±10.4)岁,等效球镜度数为7.63~31.00D,平均为(16.48±7.87)D。眼轴长度范围26.10~36.88mm平均为(30.88±2.58)mm。术后随访0.5~2a。
1.2方法 术前眼科裂隙灯检查,医学验光,散瞳间接眼底镜或三面镜查眼底,有26眼术前发现周边视网膜格子状变性和干性裂孔,术前预防性视网膜光凝。眼轴及角膜曲率测量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ZEISS)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采用第三代理论公式(SanderRetzlaffKraff T,SRKT)公式,设计术后屈光状态为2.00~5.00D。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范围6.0~16.5D,其中小于0D有41眼。人工晶状体选用英国Rayner公司620H,以及美国Alcon公司 MA60BM等。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患眼术前20min用复方托吡卡胺(美多丽,日本参天)充分散瞳, 爱尔卡因(5g/L,Alcon, Belgium)每隔5min滴眼3次后,进入手术室。取平卧位,消毒铺巾,颞侧透明角膜3.2mm隧道切口,注入黏弹剂(Healon),若估计晶状体核较硬则施行角膜辅助切口:左眼取4点附近、右眼取10点附近 。若晶状体估计无核或软核,则不施行角膜辅助切口。连续环形居中撕囊,直径6mm,囊膜下充分水分离。软核或无核患者,采取弹性法(spring)或切削翻转法(chip and flip),较硬核则采用拦截劈裂法(stop and chop),乳化吸除晶状体核。常规后囊膜抛光,再次囊袋内注入黏弹剂,并囊袋内推注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至正位。置换黏弹剂后水密切口。术毕典必殊眼膏涂眼,透明眼罩包术眼。
2 结果 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分布情况(表1)。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矫正视力分布情况(表2)。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患者4眼(2.4%)。术后角膜内皮水肿13眼,均于术后3~7d内水肿消退,未见角膜持续性水肿及失代偿患者。视网膜脱离2眼。有4例(7眼)患者术后抱怨近视力不如术前,影响日常生活,检查其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分别是1.75,2.25,2.38,2.25, 2.25, 2.75, 1.75D。
表1 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分布(略)
表2 术前术后矫正视力分布(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