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先天性眼球震颤、脉络膜缺损、代偿头位压贴三棱镜矫正1例

http://www.cnophol.com 2008-12-15 10:31:26 中华眼科在线

    1病例报告
   
  男,19岁。生后双眼视力差,眼球震颤,看正前方时面向右明显偏转,双眼向右转。未曾戴镜及其他治疗。4岁时右眼睑睁开变小,阳光下喜闭右眼。2a前(17岁)曾被拳头击伤右眼,当时无明显不适。5mo前出现右眼睛发红,有胀痛感,畏光,睁不开眼睛,在家点眼药无明显缓解,不久发现右眼看不见,具体时间不详。于200710中旬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指数/1m,矫正不应。右眼结膜睫状充血,角膜呈淡黄色,基质层见大量新生血管,前房常深,12~2两点、5~6点处周边房角可见红色出血,周边房角可见新生血管。虹膜萎缩,瞳孔中等散大,固定。晶状体浑浊,眼底窥不清。眼球软,有触痛。眼睑睁开较左眼小,眼眶未见异常。左眼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后极部脉络膜缺损,视网膜黄斑部未见正常结构。双眼水平眼震(+),无中间带。注视正前方时,面向右转约45°,双眼右转,下颌轻度内收(图1)。非接触眼压检查:右眼7mmHg,左眼15mmHg。B超检查:右眼眼球萎缩,脉络膜增厚明显,玻璃体浑浊,其间可见小的钙化点。左眼未见异常。电脑验光检查:右眼测不出,左眼14.50DS/1.25DC×155。综合验光仪及插片验光检查:右眼光感();左眼10.00DS最佳,自觉亮度增加,视力不提高,戴镜前后均为指数/1m。左眼前加30Δ底向内三棱镜,注视正前方面部正位,头位正位,左眼略内转位,接近正常,右眼外斜位约40°(图2)。诊断为:双眼先天性眼球震颤。右眼球萎缩,脉络膜增生,眼球血管化,前房出血,角膜红变。左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治疗:左眼配10.00DS框架眼镜加30Δ底向内压贴三棱镜,右眼配平光镜片。右眼行眼球内容除去加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

  2讨论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一个突出表现为代偿头位,表现为面部的左右偏转。大部分伴有视力低下,病因不清。该患为先天性眼球震颤,为水平眼震,有明显代偿头位,无中间带,头位及眼球震颤多年无明显变化,因右眼红痛就诊,在来我院就诊前不知道代偿头位可以矫正。本例患者看电视以及日常生活当中必须面向右偏转很大角度、下颌内收才能看前方,自觉生活不便,形象欠佳。该患左眼后极部脉络膜缺损,用周边视网膜注视,视力低下,也是代偿头位因素之一。通过配戴近视加压贴三棱镜后代偿头位消失(面不偏转,下颌不低,左眼接近正常眼位),外貌明显改善。虽然视力无明显提高,仅自觉亮度增加,但是可以正脸看东西,患者感觉非常满意。通过配戴压贴三棱镜可以明显改善此类患者外观,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压贴三棱镜本身比较薄,有条纹,和明显的代偿头位相比无伤大雅。我们对先天性眼球震颤、伴有视力低下、代偿头位的患者,以及周边注视代偿头位的低视力患者可以采取积极态度,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1],如光学疗法[普通眼镜、角膜接触镜、(异方向、同方向、组合、有色)三棱镜]、手术治疗、弱视治疗、药物治疗等,增强视力[2,3],减轻或消除眼震,改善患者外貌,增加患者自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

  图1  戴镜前注视正前方(略)

  图2  戴近视加压贴三棱镜后注视正前方(略)

   【参考文献】

   1麦光焕.现代斜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12

  2 Romayananda N,刘轶凡.低视力病人应用三棱镜扫描法增进视力.国际眼科纵览1983;(3):172174

  3王永强,严宏.先天性眼球震颤二家系.国际眼科杂志2007;7(2):474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中华眼科在线,眼睛,眼科,眼球震颤,脉络膜缺损,代偿头位压贴,三棱镜矫正)的信息
  热门图文

打造冬季派对复古妆容

个性酷女时髦中性眼妆

冬季最动人美丽落叶眼

梦幻魅力洋娃娃烟熏妆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