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眼底疾病,无特殊药物治疗,如果反复发作,会引起视力永久性减退,采用眼底激光治疗,能有效恢复视力[1]。虽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很明确,但对CSC 进行激光治疗已被大多数眼科医生所接受,通常认为激光可缩短CSC 病程并可能降低其复发率,本研究旨在探讨进一步提高激光治疗CSC 疗效的方法。
1临床资料
2000-03/2005-03在本院激光室进行激光治疗的CSC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7~56(平均48.6)岁。所有CSC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2]。患者在激光治疗前及随访时均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选择黄色光(波长568nm)进行激光治疗,激光参数为:光斑直径50~100μm,平均大约1/3PD范围,光斑间隔0~1/2个光斑但不重复,光凝方式为直接激射渗漏点并用光凝斑覆盖渗漏点周围。光凝强度均为弱Ⅰ级至Ⅱ级,即刚出现淡乳白色。渗漏点距中心凹200μm以外,可激光凝固渗漏点,其中光凝20~56(平均33)点,光凝方式为直接激射渗漏点并用光凝斑覆盖渗漏点周围。随访:激光治疗1wk后复查视力、眼底,1mo后复查FFA、中心视野。视力恢复时间(视力恢复定义为视力≥1.0或等于患眼发病前视力,除有1眼视力为0.8外,其余视力均恢复为≥1.0。激光后1mo检查视野,视野恢复正常,在随访期间无复发者。
2讨论
CSC的原发病灶素有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在脉络膜之争。近年来随着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多数眼科医生相信其首发病灶在脉络膜,因为所有FFA发现的RPE缺损部位ICGA均显示有脉络膜通透性改变,而许多ICGA显示有脉络膜改变的部位FFA并未发现有RPE病变。一般认为是一种RPE的激光扩创术即利用激光的热效应破坏失代偿的RPE细胞和刺激周围正常的RPE细胞增生,形成新的脱色素的RPE细胞和新的RPE屏障功能。低强度的激光可能也具有类似的作用以使RPE修复,其诱导产物甚至于可能直接作用于受损的脉络膜。虽然红、黄、绿激光均可用于CSC的治疗,但鉴于黄斑部神经纤维富含特有的叶黄素,黄光应作为治疗CSC时的首选,因为黄光不被叶黄素吸收,较之绿光和红光黄光更易到达它的作用部位RPE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而较少地损害视网膜内层组织或损害Bruch膜而诱发新生血管[3,4]。本研究使用了较多的激光点,在治疗范围上覆盖了大致1/3PD的RPE区域,相当于1~2个后极部脉络膜小叶,争取激活整个病变脉络膜相对应的RPE产生更强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较好的治疗效果。故中心视力可以作为CSC 病情变化的最简单明了的观察指标。
总之,激光治疗可以缩短CSC病程[5],减少复发率进一步提高疗效,并不产生额外的视网膜功能损害。鉴于此,我们建议将激光作为CSC首选、常规的治疗手段以免CSC自然病程造成视功能损害。由于本研究病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所用视野计亦欠敏感,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和证实。 |